分离焦虑不要怕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宝宝与熟悉的人分开而产生的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从熟悉的家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从爸爸妈妈身边来到了谁也不认识的集体当中。
这种现象又叫做“心理断乳期”,会让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抵抗力下降、情绪躁动不安等等。时间久了还会伴随着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等。在性格上也会偏向于孤僻、暴躁,拒绝与小伙伴交流与玩耍。如果不能及早缓解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对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的危害。
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其实宝宝在刚入园的时候产生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正常的。这是宝宝第一次离开温暖的家,去接触陌生的环境,认识陌生的老师和小伙伴,还要学着照顾自己,真正开始独立起来。那么怎样才能缓解幼儿园分离焦虑,让宝宝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呢?
?让宝宝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宝宝对爸爸妈妈会产生很强烈的依恋感,要让他们一下子离开熟悉的人,会使其依恋感受阻,产生分离焦虑症,从而引发不安全感。爸爸妈妈可以在正式上幼儿园之前带着宝宝去幼儿园转一转,熟悉一下新的环境。(北京市北海幼儿园的官方网站http://www.bhbaby.org上有幼儿园的一些环境介绍图片,家长朋友们可以利用这些照片来和宝宝开展寻宝探秘之旅,在开学初期可以带着宝宝们找一找介绍图片上的地方,激发宝宝来幼儿园的兴趣和期待感。)
?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家里分隔出一个独立空间,让宝宝每天能有一定的时间独自玩耍、看书等等。宝宝的视野里没有大人的关注,可以培养独立能力,也能减轻对成人的依恋感。还可以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厕所、吃饭等;生活习惯,如午睡等(在幼儿园里,小班幼儿午餐及餐后散步时间为11:30—12:30,午睡时间是12:30—14:30,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宝宝在家的午餐、午休时间),帮助宝宝增加入园后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自信。
爱
宝宝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就是您们全部,宝宝对于北幼的老师来说也是我们的全部,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宝宝和老师交往。北幼的老师会用非常专业的知识呵护和爱所有的孩子,确保每一名孩子都能得到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生活上,最大的爱和照顾,如果宝宝能够阐述自己的需求,就能在集体中生活的非常开心和自在,所以爸妈可以引导宝宝学会和老师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师说,相信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能够帮助自己,爱自己。
最好的爱给初次遇见的你
分离焦虑不只是宝宝们有,爸爸妈妈也会有分离焦虑,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忽视自我方面的分离焦虑,要调整好心态,给宝宝以积极的暗示。当宝宝对爸妈产生依恋和依赖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往往心软、动摇。这里要着重强调,宝宝虽小,对爸妈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宝宝察觉到爸妈的动摇心态时,会强化他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所以爸妈应把握好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送宝宝进幼儿园,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儿园门口时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着和妈妈说再见的,好乖”等等。同时爸爸妈妈也要让宝宝们抒发出自己的情绪,例如:“妈妈知道你离开妈妈很伤心,妈妈也舍不得你,但是幼儿园里有着跟妈妈一样爱你的老师,还有同样爱你的小伙伴们,妈妈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爱你,也希望你能够去爱更多的人,我们一起加油好么?”宝宝们会问到一个经典问题:“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建议爸爸妈妈给出明确的回答:“当你吃完晚饭的时候”或:“当你中午睡醒的时候”而不是你要乖乖的,妈妈就来接你了。这样明确的答复会让宝宝有安全感,也利于宝宝顺利度过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
最后,当宝宝从幼儿园回到家,爸爸妈妈可以跟宝宝聊聊天,例如“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朋友?”,了解宝宝的心理感受,及时帮助宝宝消除一些情绪问题。
入园焦虑是每一个宝宝都要经历的,度过了这一阶段,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越来越活泼,他已经爱上去幼儿园了。
分享几本绘本给爸爸妈妈们,让宝宝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汤姆上幼儿园》
汤姆要上幼儿园了。虽然,爸爸妈妈说幼儿园的老师和蔼可亲;虽然,妈妈给汤姆买了他喜欢的新书包;虽然,在幼儿园门口,妈妈说难过了可以看看妈妈的手绢……可是,汤姆还是得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流下来。第一次上幼儿园对他来说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挑战。
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是如何体验上幼儿园这件事的。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装病、耍赖、在幼儿园门口拉着妈妈不松手……要知道,对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让我们给这些孩子宽容、鼓励以及爱的拥抱吧,相信他们会和汤姆一样喜欢上幼儿园的。
妈妈心、妈妈树
小苹果不想上学,于是妈妈做了一颗“妈妈心”,让小苹果带到学校,就像妈妈陪在身边一样。但是,没有妈妈的阿志,常常抢小苹果的“妈妈心”,让老师伤透了脑筋。老师给阿志的爸爸打电话,请他为孩子做一颗“妈妈心”。第二天,老师也带来一颗“妈妈心”,那是她奶奶做的……
“妈妈心”代表关心和爱心,一直在身边关爱我们的那个人,不论他是谁,他的关心与爱心,就是一种“妈妈心”。作为成年人,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能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勇气,随时准备好“妈妈心”,让孩子带着爱和安心,健康地成长。这同时也是成年人的一种自我成长。
阿文的小毯子
有一只叫阿文的小老鼠,他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要带着他的小毯子。该上小学了,他仍然不能离开小毯子。 怎么办呢?阿文的妈妈爸爸都觉得必须改变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有人戏称这是个“小小恋物癖”的故事。实际上,很多小孩子在特定的阶段都会“移情”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件上,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心理发展,强行“纠正”,就会使孩子的敏感期得不到充分满足,甚至会影响到成人后的心理健康。
《一口袋的吻》
迪比上学了啦!上学第一天,迪比就学会了好多本领,而且还和同学们一起玩的很开心!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迪比却不肯上学了。他的理由很充分,“我已经上过学了。” 因为他是家里的小乖,他要和自己的妈妈呆在家里。虽然小家伙最后还是去上学了,但是心里却非常的不开心。所以在学校门口迪比对妈妈说:“如果你不陪着我,我就不进去。”聪明的迪比妈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把双手捧起来,往里面吹了十几个吻,然后轻轻得把他们放进迪比的口袋里。妈妈说:“当你害怕的时候,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吻,然后想象着妈妈就在你身边!”小迪装着妈妈的吻信心百倍地走进了教室。
看到迪比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个故事,以后孩子在遇到哭闹,困难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妈妈的吻,一个简单的拥抱,让妈妈的爱永远陪伴孩子,陪伴帮助孩子充满信心的去面对每一次困难!
宝宝的分离焦虑也代表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那种难分难舍的真情流露感,是非常珍贵的。只要爸爸妈妈做好妥善的处理,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陪伴宝宝走过分离焦虑的时期,宝宝就能很好对付分离焦虑带来的心理不适,成功的迈出人生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