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蒙台梭利五大区域#理论漫画
弟弟安安今年3岁,前两天在楼下捡树叶,他自己喃喃说到,这个叶子跟那个叶子不一样,这个叶子是深绿色,叶子边是锯齿形的,那个叶子是浅绿色,叶子边是光滑的。我微微一笑,感官的精致化最终会帮助孩子心智能力的发展。孩子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都是通过感官来获得和强化的,因此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辅助他的感官精致化发展,我们就帮助孩子在未来进入数学、以及其他学科做好了心智的预备。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有一个美丽的区域,称之为感官区域。这个区域里面有各类颜色丰富、造型精美的教具,这些教具统称为感官工作。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6岁的孩子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感官能力,但这种能力是不精准的,因此孩子有很强烈的愿望去精致化他们的感觉器官,来为他们今后适应这个世界做好准备。大自然给予这个阶段的孩子一份非常重要的礼物,这就是精致化敏感期(点击回顾上)(点击回顾下),它让这个阶段的孩子有非常强烈的愿望要通过自己的感官来探索世界,通过练习让自己的感觉器官越来越敏锐。蒙台梭利通过观察看到了孩子这方面的需要,设计了一系列的感官区域教具。孩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工作使自己的不同感觉器官发挥作用,满足孩子探索世界的愿望。
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有感官精致化敏感期外,他们同时还有吸收性心智(点击回顾)。孩子是通过他的感官来吸取知识的,因此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精准的感官类的信息,就可以帮助孩子对吸收进大脑中的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和区辨,他就可以对这个世界有更多更深的认识,进而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
在传统幼儿园中,我们很难看到为感官单独设立的区域。感官的工作跟日常生活的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老师不给孩子示范,孩子就无法知道如何正确操作。那么在蒙台梭利教室中为什么要设置感官教具呢?设置感官教具有什么目的?
第一个目的:让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来区辨物品的细微差别。
孩子可以把他们看到的、接收到的东西按照物品的某些特质来进行分类和排序。比如孩子可以将一篮水果按照种类分类、按照大小分类、按照颜色分类。他也可以将所有水果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第二个目的:精致化孩子的感官。
感官精致化,并不意味着孩子感官的生理能力提升了。孩子也并不会看的更远、听的更清楚。感官精致化是指孩子在使用他们的感官来获得生活经验的时候,可以更充分的调动他们的感官、来发现更多的细节。这不仅仅是感官的准备,同时也是孩子心智的准备。比如在观察一片树叶的时候,一些孩子只能够看到这些树叶是绿色的,但是另外一些感官经验丰富的孩子却可以看到这片叶子的绿色比其他叶子的绿色浅,他会关注到亮片叶子叶脉的形态不同,会通过触摸感受两片叶子表面不同的触感。当孩子开始关注到这些方面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心智发展为他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做好了准备。
第三个目的:存储抽象的概念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感官教具可以通过实际感受帮助孩子建立起长短、粗细、高矮等抽象概念,当孩子识别了这些概念以后,这些概念便存储在孩子的心智中。之后孩子在没有看到或者接触到这些感官教具或者物品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存储在他们心智中的概念给出感官的感受。比如他们会知道醋是酸的,金属是凉的、光滑的等等。
第四个目的: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钥匙
感官教具设置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所有感官的训练都完全呈现在孩子面前,实际上我们也做不到这样。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把钥匙,打开感官探索的大门。比如当我们设置了嗅觉瓶这个工作的时候,这个工作就是打开孩子嗅觉大门的钥匙,也许会有些孩子发现了他们对闻不同味道的热爱,便开始闻院子里所有花的味道,甚至在几个月以后他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你这个味道是来自于哪种花。
第五个目的:提高对世界的感知
感官的发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世界。当我们走进一个房间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房间的光线、温度、颜色的搭配,这是一个立体的、全方面的感知,而这样的感知源于孩子感官的发展。原来很多被忽略的细节,随着孩子感官的发展都会逐渐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比如湖水的蓝色和大海的蓝色是不同的。这让孩子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
第六个目的:构建智力
当孩子能够通过感官经验对世界的印象进行组织、分类和排序的时候,他们的智力也就在不断的发展了。他们会通过很多种方法来发现物品的规律,并且通过感官教具来进行探索。他们不仅仅了解了物体的大小、高低,同时还通过对比来认知和感受物体的细微差别,而这些差别背后的概念和意义都存储在孩子的心智当中,帮助孩子心智的发展。
第七个目的: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
感官教具,通过组织、分类、排序的方法,让孩子不断的操作练习,日积月累之后,孩子就会将感官操作的方法用于更复杂的数学和逻辑思维上。比如他会通过组织来将相同形态的数字组织在一起,他会通过多少来将一堆珠子进行排序。
第八个目的:辅助检测某些发展性缺陷
感官教具的设置,涵盖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基础领域,当孩子在使用任何一项感官工作的时候,通过基本的观察我们便能够发现孩子在某些领域存在的问题,比如某些孩子无法区分红色和绿色,这样便可以帮助我们对孩子进行更专业的教育,或者引导家长给孩子更准确和全面的治疗,帮助孩子改善或适应自身的发展性缺陷。
一、抽象具体化
抽象具体化,就是是独立出一种特质,是在保证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将诸如长短、大小、深浅等某些抽象的感官概念,用具体的感官体验表达出来。这好比我们在做复杂数学题时,当出现很多变量来干扰我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假设某些变量是不变的,而单独去研究那个变量,是同样的道理。
任何一个物体,实际上都是很多种感官要素的集合。比如一个粉红色的立方体,它包含了颜色、大小、软硬、粗糙程度、气味等等,孩子在接触粉红塔的时候,也会一并吸收这些信息,而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小”这一个要素上。因此如果期望孩子通过粉红塔来精致化视觉中对大小的区辨能力,那么我们就需要把所有粉红塔的立方体设置为相同的颜色、形状、材质密度,并且准备数量刚好的立方体。如此我们便将“大小”这个特征独立出来,孩子也可以很容易发现这样的特征。同时我们要给予孩子语言,通过语言将“大小”抽象出来,这样在未来,孩子并不需要把大的立方体摆在面前,依旧可以在他的大脑中抽象出“大小”的概念。我们在给孩子介绍语言的时候,需要使用三阶段教学法,即命名——识别——检验。
二、错误控制
错误控制是感官教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通过错误控制孩子可以自己辨别教具操作是否正确,这促使他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来逐渐达到完美。孩子不需要老师告诉他们是否正确,教具本身可以告诉他。
感官教具的每种教具都有不同的错误控制内容,有一些错误控制是很直接的,比如插座圆柱体,如果孩子没有把正确的插座圆柱体放入对应的孔中,他最终就没有办法把所有的圆柱体都放回去。也有一些错误控制并不是很直接,是通过环境中的布置以及孩子吸收性心智来实现的。比如粉红塔,当老师给孩子示范过粉红塔后,孩子很难将每一块粉红塔都完美的放在底层的正中央,因此孩子在搭建完粉红塔后并不知道完美的粉红塔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在准备教室环境的时候,会将粉红塔完美的放在那里,孩子只要进入到教室中就可以看到它,就会用他们的吸收性心智将粉红塔的样子吸收进来。因此虽然粉红塔这个工作,在孩子操作的时候是无法看到直接的错误控制的,但是孩子已经通过吸收性心智将粉红塔的正确摆放方式印在他的头脑中,并且将吸收到的内容,在他进行操作的时候呈现出来。
在感官工作示范中,我们会遵循组织、分类、排序的方式。通过组织让孩子意识到差异,通过分类帮助孩子储存抽象的信息,通过排序帮助孩子更加精致化他们的感觉器官。
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观察世界,搜集到我们要观察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等。同时我们的眼睛还帮助我们吸收到事务变化的过程、位置、速度等等。因此视觉感官搜集到的信息不仅仅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动态的。
1、带插座圆柱体。带插座圆柱体是感官区域的第一个工作。通过组织的方式帮助孩子识别体积的变化。
第一组是二维变化,独立出粗细的特质。直径从5.5厘米递减到1厘米,高度均为5.5厘米。
第二组和第三组是三维变化。直径与第一组相同,但第二组的高度从5.5厘米递减到1厘米,第三组的高度从1厘米递增到5.5厘米。
第四组是二维变化,独立出高矮的特质,直径均为2.5厘米,高度从5.5厘米递减到1厘米。
2、粉红塔。三维变化,独立出大小的特质。
很多人问,为什么插座圆柱体作为感官的第一个工作,而不是粉红塔呢?这是因为分类比排序简单。当孩子把圆柱放入插座的时候,孩子是在进行配对的操作,孩子可以切实的通过操作来具体感受粗细、高低的变化。而在粉红塔中,孩子只能通过他的视觉区辩能力来进行排序。这就是为什么带插座圆柱体是感官区域第一个工作的原因。
3、棕色梯。二维变化,独立出粗细的特质。
4、红棒。一维变化,独立出长短的特质。
为什么是粉红塔、棕色梯、红棒这样的顺序,而不是反过来呢?这是因为从视觉上来说,三维变化是最容易区辩的。我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红棒在帮助孩子识别长短特质的同时,也为孩子未来进入数学领域做好了准备。因为孩子通过长短的一维变化,建立了1-10的感官印象,当孩子在3岁半开始进入数学区域工作的时候,与红棒尺寸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红蓝数棒,就将孩子的感官经验延续到了数学领域。
5、色板。色板分为三组,第一组是三原色,第二组是三原色+中间色+无彩色,第三组是渐变色。
彩色三原色为:红、黄、蓝(不同于光的三原色红、黄、绿)。
彩色中间色为:橙(红+黄)、绿(黄+蓝)、紫(蓝+红)、粉(红+白)、棕(红+黑)、灰(白+黑)、黑、白
无彩色为:黑、白
6、几何图橱。几何图橱包含如下形状:
6个不同直径的圆形
6 个不同的三角形: 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不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6 个高度相同的长方形,但是横向宽度递增至正方形
4 个多边形:菱形、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6 个规则多边形: 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十边形
4个弧形形状:圆弧三角形、椭圆形、卵形、花边形
7、十项式正方形。
10 个正方形,在大小上按 1 平方厘米递增。每个正方形的颜色都不一样(颜色为:红、绿、粉、黄、浅蓝、紫、白、棕、深蓝、金色),每个正方形有相对应的长方形,每组长方形长相同,宽不同。
红棒是一维的长度变化,帮助孩子进入了一维数学的领域。那么十项式正方形用边长递增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帮助孩子进入到了二维数学领域。为孩子在蒙台梭利小学阶段进入代数领域做好了预备:(a+b)2=a2+2a b+b2
8、二项式立方体、三项式立方体
二项式和三项式都是构建一个立方体,帮助孩子从二维空间进入到三维空间。也为孩子进入三维数学做好了预备:
(a+b)3 =a3 +3ab+3ab +b3
(a+b+c)3 =a3 +3a b+3ac+b3 +3ab +3bc+c3+3ac+3bc+6abc。
二项式立方体:
三项式立方体:
9、构建三角形盒
世界上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是由三角形构成的。魏晋时期的刘辉在计算圆周率的时候,也是通过割圆术,将圆分割成三角形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的。因此当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视觉感官能力之后,我们通过将构成平面图形的基本图形介绍给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世界图形的基础印象。
我们为孩子介绍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在此基础上,通过2个三角形的组合排列,构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再之后,让孩子探索正三角形、六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孩子一把钥匙,通过探索12边形,为今后孩子进入更复杂的平面结合做好预备。
第一盒:
第二盒:
第三盒:
第四盒:
第五盒:
第六盒:
10、渐层几何
渐层几何是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正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既可以内接于圆形,也可以外切于三角形。在这个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向孩子介绍这些图形的几何关系,孩子是通过感官体验来获取这些印象的,而这些印象在未来他真正进入几何学领域的时候,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2、无握钮圆柱体
无握钮圆柱体是帮助孩子探索四组圆柱体之间关系的工作。当孩子把两组圆柱体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就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直径、高度的变化。这种探索可以通过三组、四组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多的探索。
-触觉感官-
我们可以通过皮肤来接触世界。当我们用皮肤来触摸物体的时候,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材质,这样我们可以区分出什么是金属、什么是木材。我们还可以通过皮肤感知物体的温度,有些物体摸起来是冰凉的,有些却很温暖。通过皮肤的触摸,我们还可以有很多感受,如粗糙光滑、轻重、压力等等,这些触觉感受能够让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变得更加立体。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使用触觉,通过使用温水浸泡十指指尖,之后在粗燥的布上摩擦擦干,让指尖的毛细血管充满血液,就可以让我们的手指触觉变得非常敏锐。这便是所有触觉工作中的前置工作——指尖敏感化。
另外一个前置工作是戴眼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独立出触觉的感官。
1、粗糙光滑板
粗糙光滑板,帮助孩子区分出粗糙、光滑的物体。同时让孩子掌握粗糙、光滑的概念。在触摸物体粗细程度的时候,孩子会发现轻轻触摸才能更好的体会到粗糙和光滑的程度,这为孩子今后使用砂纸数字板和砂纸汉字板做好了预备。
2、触觉板
精致化触觉,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手部力量,为书写作好准备。
3、布盒
物体包含很多种类的材质,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触摸这些物品。我们不可能给孩子提供所有物品,所有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是一把钥匙,激发他们使用触觉的愿望。
4、温觉瓶
精致化温觉感知能力。
5、温觉板
在温觉瓶的工作中,是同一个物体不同温度的变化,而在温觉板中,是不同物体不同温度的变化,而且温差更小,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精致化他的温觉感知能力。同时为了避免触觉能够分辨出物体而影响温觉的感知,这个工作需要使用温感敏锐的手腕来操作。
6、重量板
精致化重量感知能力。
-听觉感官-
我们可以通过耳朵来聆听世界。通过聆听我们可以区辨出哪些是人类的语言、哪些是动物的语言,哪些是优美的声音、哪些是噪音,哪些声音大、哪些声音小,哪些声音远、哪些声音近。同时我们还能够聆听到声音的高低、远近变化,以及诸如回声等各种声音现象。
1、声音筒
帮助孩子精致化音量感知
2、音感钟
帮助孩子精致化音调感知,为音乐学习做好预备。这个教具也是蒙台梭利教室中最贵的一个教具。
-味觉感官-
我们可以通过舌头来感受食物的味道,这些味道包括酸、甜、苦、咸,以及这些味道的浓郁程度,甚至是味道混合起来后的效果。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可以让味觉更加敏锐,当我们捏上鼻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味觉“消失了”。
1、味觉瓶
精致化味觉。
嗅觉感官。
我们可以通过鼻子来体会世界的气味。我们可以闻到芳香的花、清爽的草、美味的食物、刺鼻的化学药品等等,甚至一些更复杂的混合味道我们也可以通过嗅觉识别出来。
1、嗅觉瓶
帮助孩子对世界中的各种气味产生觉知。我们并不知道未来这个是否会成为某个著名香水品牌的闻香师,或者能够通过气味来追踪线索,但如果我们现在给孩子这把钥匙,孩子就会使用这把钥匙来打开嗅觉的大门,对气味产生兴趣。
-实体感官-
实体感官是视觉的辅助。当关灯的时候,我们通过手或者身体的其他就可以找到钥匙。实体感官有别于触觉,触觉是使用皮肤来感知物体,而实体感官是通过肌肉来感知物体。比如我们同样可以用脚来找到一串钥匙。实体感官是不借助视觉,而在孩子的大脑中构建物体的形状。
1、立体几何形状
帮助孩子认识环境中常见的立体形状,为今后孩子进入立体几何学习做好预备。
2、分类
实体感官的精致化
3、实体感官探索
实体感官精致化,并发展心智视觉的能力
教室中的所有教具都可以作为实体感官探索的教具。如带上眼罩操作粉红塔、二项式、三项式等。
4、神秘袋
实体感官精致化,并发展心智视觉的能力
一个束口袋内装有小孩熟悉但又会令他们惊奇的物品,例如:石头、胡桃、顶针、钥匙、蜡烛、松果、绳子、玻璃瓶盖、羽毛、棉花、毛线、种子、长尾夹、橡皮筋等等。束口袋内装大约10个对象,经常更换以保持孩子的兴趣。
我们的感觉器官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体会世界。对于一个人来说,我们的感官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当两种或更多种感官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更立体的感受。比如一块美味的面包,它有金黄的外表、柔软的质地、空气中充满了奶油的香味,捏起来非常柔软,吃起来有点甜和咸。通过这样的立体感受,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全面,也可以对物品的分类有更多维度的判断依据。
感觉器官让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更加充分,在某些时候甚至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比如着火的时候有灼热的触感,我们能够看到浓烟,闻到刺鼻的味道,这让我们非常想离开这样的环境。
蒙台梭利感官区域的工作,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发展感官,让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精准。当然孩子即使不在蒙台梭利教室中也可以发展出来他们的感官体验,他们可以区辨出物体的大小、轻重、温度,他们也可以区辨出食品和药品的气味。但是没有感官教具的帮助,这些感受往往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孩子们往往只知道一个物体是很大的,但是却无法对物品的尺寸进行排序。他们能够体会出物体是热的,但是却无法对不同的温度进行排序。他们可以感受到物体表面是粗糙还是光滑的,但是却没有办法却分出光滑和粗糙的程度。这样的感受往往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比如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孩子拿了一杯温度刚好的水,但是却一直在说这个水很烫不能喝。这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喝过很烫的水,因此他把口腔皮肤体会到的烫的感受跟手的皮肤体会到的热的感觉进行了连接,但是这种连接却是不精准的。
我们期望孩子在生活中能够精准的区分出物体的颜色、大小,声音的高低、远近,温度的冷热。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的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总结和发展事物的规律,通过吸收性心智、秩序的人类倾向、完美的人类倾向等将感知进行分类和有序的排列,他们才可能运用他们的感官更好的探索和认识世界,才能够为接下来更抽象的逻辑发展奠定基础。蒙台梭利正是通过观察孩子在教室中的发展能力设计出了一系列感官教具,这些感官教具可以非常好的帮助孩子适应这方面的发展。有些感官教具可以帮助孩子区辨出大小,以及中间的递进层级,有些可以帮助孩子识别颜色,以及相同颜色类别下的不同深度的颜色。这些特质都在回应孩子对于某些感官方面发展的诉求。因此当孩子走进蒙台梭利教室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被感官教具吸引,因为这正是他们内心真实的渴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