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毒品”,是破坏地球的“不良少年”。其实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它们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只要我们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合适的垃圾桶,把垃圾分类做好,这些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因此,垃圾分类投放,极为重要。
环境被称为“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虽然不会说话,但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有的、潜在的教育作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要让幼儿具有环保意识,首先必须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环境上,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区域来实现垃圾分类教育。
在宣传区,我们把每个垃圾桶都制作成憨态可掬的动物宝宝形象,身上带有显著的垃圾分类色彩标识,他们分别是蓝色的鲸鱼宝宝、绿色的青蛙宝宝、红色的瓢虫宝宝、黄色的小熊宝宝。
这四个动物宝宝形象按照投放垃圾种类的不同,分别起名叫可可(可回收垃圾)、楚楚(厨余垃圾)、嘟嘟(毒害垃圾)和琪琪(其他垃圾)。
为了方便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我们在每个动物宝宝形象的区域范围内贴上五颜六色的各类垃圾的卡通形象贴纸。在可爱而色彩缤纷的动物宝宝形象的周围,还张贴了一些适合幼儿的、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当教师、家长带着幼儿经过时,家长、教师都会读出墙上的宣传标语,孩子们之间也会自发地谈论动物宝宝及各类垃圾的形象,这切实地达到了从观感上直接影响幼儿环保感知的效果,起到了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的效果。
在行为模仿区,我们张贴了各种垃圾分类的宣传漫画或手工作品,有的是教师制作的,更多的则是幼儿自己或者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
漫画、手工作品等具有直观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关注,而那些幼儿自己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作品更能体现幼儿独特的垃圾分类环保视角,能直接打动幼儿的心灵,对正确的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模仿的冲动,从而规范自己的垃圾分类环保习惯。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单独设置了“操作区”。
在这个区,我们用彩纸制作了四色垃圾桶的人偶,每个人偶都制作成机器人的卡通形象,胸部有相应的垃圾分类标识。人偶的肚子上则用透明的硬塑料等材料围成漏斗状的投掷口。在垃圾人偶的旁边,我们放置了各类垃圾的图片。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图片投放到相应人偶的“肚子”中。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地进行活动。因此,将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区域活动中,可以使幼儿自主地去探索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初步的垃圾分类的环保观念。
在表演区,几名幼儿扮演垃圾回收员的角色,背着一个由硬纸盒做成的垃圾桶,前往其他各个区域进行垃圾回收。那些清洁的、无毒害无危险的垃圾直接由实物展示,如饮料瓶、易拉罐、旧报纸等;有些垃圾由手工模型展示,如废电池、鱼刺、肉骨棒等;有些垃圾由图片展示,如果皮果核、旧衣物、温度计等。而有些垃圾则是其他区角产生的,如美工区产生的边角料、绘画区产生的废纸等。
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诸多的材料,如鸡蛋壳、纸盒、饮料罐、吸管、塑料袋、玻璃弹珠、红酒木桶等。然后,我们又制作了一些“材料桶”,不同的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了材质上的分类,如“纸制品”“塑料制品”“木头制品”“玻璃制品”等,让幼儿按照材料的材质进行分类。
在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中,可以让幼儿认识到有些垃圾的“可再利用性”。通过“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让幼儿深刻感受到了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所带来的美。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垃圾分类知识可以融入这些活动中。这里我主要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活动。
在垃圾分类中,什么颜色的垃圾桶应该投放何种垃圾是个基本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对于社会知识不够丰富的幼儿来说是枯燥的,而将这样的内容巧妙地融进儿歌中,编得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有助于幼儿自然而然地将垃圾类别与颜色对应起来。
如:“大家一起来环保,垃圾分类最重要,可回收,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他垃圾用黄色,分类宝典要记牢。”
我们让幼儿发挥想象力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设计投放各类垃圾的垃圾桶。
3~6 岁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合以较为直观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正是通过直观性的小实验,将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1、套圈游戏
准备:方块积木(画着各种垃圾)、画着不同标志的纸箱四个
适合年龄:4-6岁
游戏方法:教师引导幼儿拿好方块积木,判断积木上所画的属于什么垃圾,然后由幼儿将方块积木投掷到对应的纸箱当中。扩展:可以进行分组竞争,投中数量更多的一组获胜。
2、垃圾找家
准备:贴着四种标志卡片的房子图案、各种垃圾卡片
备注:垃圾卡片图案颜色与标志卡片的颜色保持一致,如有害垃圾标志为红色,则电池等卡片颜色也选用红色的。适合年龄:3-4岁 游戏方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幼儿需将垃圾卡片放到对应的房子图案当中。
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占时最多的活动环节,具有巨大的潜在教育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指导,加强对幼儿日常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日常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不同种类的垃圾,如做手工剪下来的纸、塑料瓶、果皮果核、剩饭剩菜等。对于这些垃圾,很多幼儿都有顺手扔进垃圾桶的习惯。在日常生活的环节中,教师可及时引导幼儿在扔垃圾之前进行垃圾分类,培养孩子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自觉的、自愿的行为。
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对自己的同伴。因此,让幼儿之间互相监督,是一种有效的习惯管理方式,可以促进孩子自身的行为习惯意识。
我们在班里每日设置监督垃圾分类的值日生。作为值日生,首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垃圾分类等方面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值日生还有检查其他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责任,在发现其他幼儿在垃圾分类等方面的不良行为时,要及时地指出并予以帮助。
幼儿园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让身边的朋友知道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