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保教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广大幼儿家长提供育儿便利的同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教育资源。在具体的保教工作中,在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具备幼儿教育能力等基本素养的前提下,还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对其进行从内而外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在具体的保教工作中,与幼儿朝夕相处,对幼儿的日常习惯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从幼儿方面而言,由于参与保教的幼儿年龄都比较小,一般不超过三岁,并且自理能力较弱,其具体的行为习惯还处于萌芽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如,尿裤子、洒饭菜、不分左右脚、不能自己穿衣服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要注入真切的情感去和幼儿建立信任关系,以多种方式去引导幼儿,强化其日常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作用
在幼儿园保教过程中,其是“保”和“教”的综合体,能对幼儿发挥保育与教学的双重作用。具体说来,保育主要是指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的养育与培养;而“教”就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引导与教育。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对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首先,从时间上来说,保教工作人员陪伴幼儿的时间较多,能对幼儿进行全方位日程、行为习惯的把握,为制定良好的日常行为培养计划奠定了基础;其次,从幼儿自身发展的特征而言,保教中的幼儿一般年龄较小,对外界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日常习惯还处于萌芽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保育工作能够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进行引导。
二、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引导策略
(一)以真挚的情感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
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每天面对的是一帮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的成长环境以及心智发展都有着很强的独特性。遇到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整个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表面问题。首先,在与幼儿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同一个高度去思考问题,真实地感受幼儿的内心想法,只有我们走进幼儿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幼儿。除此以外,在沟通的时候要具有全方位的思维,注意倾听,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幼儿本身以及幼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这里的沟通不是“告状”式的,而是通过幼儿具体的行为设计一套交流问题方案。如在家谁陪伴、平时的幼儿性格、有没有暴力倾向、家长与孩子交流多不多等问题进行的。这样不仅能全方位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还能从性格、家庭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解剖分析,为彻底解决问题提供一套最科学的方案。
(二)及时赞美,强化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幼儿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全方位发展的幼儿,进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一旦发现幼儿不良的自理问题以后,要将其置于一个普遍的价值体系中予以衡量,以其他优秀小朋友以及教师的具体行为对其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当引导成功后,问题的处理还没有结束,还要进行“及时的赞美”。这个环节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其不仅可以缓和幼儿在心理上对错误行为的压力,还可以通过赞美夸奖的方式让其巩固对正确价值方向的认知。比如,当发现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发生的时候,及时进行赞美夸奖,并在必要时奖励其小红旗,有的时候在幼儿在场时,向幼儿的家长表扬幼儿的行为习惯。这种方式极大了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存在感,并在以后的表现中克服了这一问题。
(三)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幼儿日常行为习惯
在实际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班里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记录,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并不断地反复研究每一个案例发生的原因,并从中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总结。从幼儿的特性来看,其日常行为习惯存在不稳定性,自觉与自制能力较差,而日常行为习惯差的幼儿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行为习惯问题也各有不同的特征。在对其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疏导与教育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整体,同时也是一个个具有不同性格以及心智发展水平的个体。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人员,要全面提升自身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与运用以及个别到一般的综合管理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人不同的孩子,当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与呵护下,走出了泥潭,冲破了阴霾,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时,我们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幸福感。”因此,幼儿保育工作人员要以丰富多样的方法,对每个幼儿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保教工作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幼儿保教工作者而言,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倾注自己真挚的情感,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深入沟通,为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氛围,最终更好地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