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水平往往标志着思维的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抓紧这个时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基础,将受益终生。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怎样结合孩子的发展特点,利用童谣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审美。
首先,对人际的交往的影响。不管是孩子在幼儿园还是在学校,它是一个小集体。如果你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或者是不善表达,就很容易被孤立,容易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是巨大。
第二,对孩子的思维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育学家们经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一切智力的发展的起点基础,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孩子,能说会道。这个孩子肯定是头脑思维比较敏捷。思维和智力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第三,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影响写作能力。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作文能力是互相转换的。很多孩子的作文成绩不好,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漏洞百出,逻辑顺序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空间想象力的问题等等也较为缺失。
培养孩子的口才表达能力绝对是对孩子很好的“投资”。
抓住 2 岁前语言发展准备期
为宝宝创造语言环境
虽然大多数宝宝 1 岁左右才会开口说话,但其实宝宝从满月开始,就可以对声音有所回应。
2 岁前是孩子的语言发展准备期,这个阶段可以跟宝宝多说说话、唱唱歌,适当带孩子参加一些大人的社交活动。这段时期,孩子不一定能说出完整的语句,但是能逐渐明白大人的话语。创造语言环境能加强孩子对语言的感知,为接下来的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有节奏感的配乐
能让宝宝记得更快
有妈妈跟我们说,宝宝特别喜欢听小苹果这类「神曲」,这确实符合了宝宝的发展特点。研究人员认为,添加有韵律的配乐,比单纯说词句更能调动宝宝大脑中储存的语言。建议家长们选择童谣时,挑选那些有好听配乐的童谣,熟悉的旋律反复出现,会让宝宝感到兴奋,也更容易记忆。
多跟孩子说话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学习语言的基础是模仿,因此,父母首先要多跟孩子说话,让他们熟悉语言,才能让孩子对语言保持高度的敏感,这是锻炼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初级的步骤。
让孩子观察,多讨论
多观察各种事物,可以使孩子扩大眼界,增长知识,说话有内容。在孩子观察时,要引导他们看清楚对象,同时用语言给予指导。如告诉他们事务的名称和特征,性质,用途及与人们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新的词汇,教他们正确的发音,还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议论。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锻炼孩户的口语能力。
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意愿
当孩子提出了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的时候,不管孩子的想法正确与否,结果怎样,家长都不要抹杀孩子的积极性,因为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意愿,重要的是让他“说出来”,而不要在乎他说得“对不对”。
让孩子多讲,多练
语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必须让他们多讲多练。这里所说的多练,主要是指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讲述自己的见闻,包括复述听过的故事、讲述图书的内容,编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同别人交谈等。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创造性地组织语言。
总而言之,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需要家长去着意培养的。孩子拥有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社交中会得心应手。
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家长要善于针对自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他的兴趣,选择适当时机,捕捉技巧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但要遵循一项原则:寓教于乐。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能力,做到日积月累,润物无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编辑制作:张妮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快乐
糖球儿幼教研究中心服务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