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子之间打架,这是每个父母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原本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并无大碍,但是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被欺负就无法淡定,继而做出各种过激的事情。家长这种针锋相对、毫不忍让的教育理念,让老师陷入两难的境地。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的表达能力相对弱一些,更容易引起家长们的误会。其实,孩子之间的矛盾能化解或是他们能从中有所收获,家长间的误会就会变小。孩子越委屈,家长越愤怒。
那么老师们,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你有什么妙招呢?先看看小编与你分享的这几招,若有补充请在留言区留言吧!
如何避免孩子之间的冲突
1
以积极的情绪带动孩子的情绪
为了能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老师们,无论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在调节孩子情绪之前一定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时,更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2
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这样的环境应是一个充满爱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环境,是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环境。因为孩子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从另外一种角度说,失败和犯错误也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如果不允许幼儿失败和犯错误,将会使他们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这样的环境应该是不存在任何外在压力的,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有效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
镜头一:区域游戏结束时,小朋友忙着收拾玩具,小C和小B抢着一个 “小熊穿衣”的盒子不肯松手。
小C大声对小B说:“我来收, 不要你收。”小B还是抢着去放玩具,小C再次大喊:“这是我玩的玩具,你讨厌!”小B依然不肯放手,用力抢了过来,甚至张嘴咬了小C一口。老师见状赶紧拉开了两人。
老师:“小B你为什么咬人!”
小B:“ 他抢我的!”
小C:“ 这是我刚刚玩的,我要放回去!”
老师对小C说:“你很棒哟!知道自己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它的家,但是和小朋友争抢就不好了,下次有问题好好和小朋友说或者来找老师帮忙好吗?”
老师对小B说:“我知道小B是想自己去放玩具,帮小朋友们做事情对吗?但是咬人可不好,想想你上次被妈妈咬的时候是不是很疼呀?小C也会疼的。而且小C的爸爸妈妈看见了会心疼的,你快先跟他说对不起。
”于是,小B在老师的指导下,向小C说了“对不起”。小C也向小B道了歉。
老师及时阻止了幼儿的打架,并在随后与幼儿对话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运用移情法,使攻击的幼儿小B认识到“咬人不对”,提醒他以后不要再去咬人。而在安抚受伤幼儿小C的同时,也指出他的不对之处,并教给他正确地解决冲突的合适途径,好好商量或者找老师帮忙。
镜头二:娃娃家里,几个孩子正在忙着做饭。小Z想用刀切东西,但是刀在小X的手里。
小Z从小X的手里抢过来,小X立刻哭着跑来告诉老师:“小Z抢我的东西!”
老师:“这把刀刚刚是谁在玩的呀?”
小X:“是我,我在切菜呢。”
老师:“小 Z,你也想用一下刀对不对?”
小Z:“是的, 我也要做饭。”
老师:“可是刚刚小X在用,如果你也想用,可以说一句什么好听的话吗?还记得我们《搭积木》的故事里,红红是怎样向冬冬借玩具的呢?
小Z想了想对小X说:“请你给我用一下, 好吗?”
小X立刻回答:“好的。”
老师立刻朝小Z伸起了大拇指。游戏结束后,评价时,老师特地将小Z和小X请到集体面前说一说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启发的方法,以温和的态度,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鼓励幼儿用学过故事里的礼貌用语互相谅解、协商。同时,老师遇到幼儿有正确的行为能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在评价中抓取这一教育价值点,在集体中发挥榜样作用,使其他的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去模仿。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他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受到年龄特点及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同伴冲突是较普遍的现象。作为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有效回应小班幼儿间的冲突:
1.适时的介入冲突事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化解冲突事件。面对小班幼儿日常活动中,随处可见各种冲突,作为老师的介入方式一定要适时, 适当。要注意摆脱“和事佬”或者“警察”的角色,不能太权威也不能太武断,更不能光凭自己所见而给予想当然的处理。有些冲突因素是隐性的,我们]应该鼓励幼儿讲述事情的原由和过程。当然小班的孩子不能完整地表达事情的经过,老师可以从孩子的思维角度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
去帮助解决问题。等孩子有了一定的集体规则意识后,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教师也可以静观他们的矛盾冲突,看事态发展,欣赏孩子独特的解决方法,或者只是用简单的话语稍稍提示幼儿,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孩子,等孩子实在无法处理时,教师再从中引导调节。
2.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由于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大大地落后于行为能力,在一不如意的情况下,出现攻击性行为是难以避免的,所以首要是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逐步学习怎样解决矛盾冲突。小班幼儿虽然不善表达,但其模仿力极强,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如小班幼儿不会等待、轮流等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或者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进行交往,帮助其学会解决冲突的技巧。
3.做个事件分析者。孩子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成年人不便过多干涉,让他自己来解决这件小事,为以后应对纷杂世界积累经验。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我们有的是经验,提供建议和帮助也是应尽的义务。帮他分析,通过一个问题来判断肇事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刚才是怎么回事?那个小朋友经常这么做吗?他还打过别的小朋友吗?另一些问题,也可以佐证——你抢过他的东西吗?你不小心撞过他吗?也许对面的小家伙人高马大,欺负周围的每一个孩子;也许他只是无心之举。如果是无意的冲突,我们可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冲突,让幼儿学会如何自己避免、解决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幼儿宽容的对待别人,学着去爱别人。
孩子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孩子们间有了磕磕碰碰,家长老师们要智慧处理,帮助他们塑造一个优质的交友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编辑制作:张妮
审核:陈蓉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快乐
糖球儿幼教研究中心服务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