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幼儿园课程
广西幼师 谭进和
【摘要】音乐能使人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使人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幼儿期正是培养音乐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培养幼儿乐感的基础是尤为重要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是提高幼儿乐感的一把金钥匙。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不断的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感知;音乐;培养;策略
音乐不仅是一项听觉艺术和表现艺术,其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培养人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使人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幼儿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关键期,音乐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经过试验、研究发现:婴儿降生后就能对音响产生反映。大约在5个月左右就开始能对音乐的音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应和记忆;大约在7个月就会模仿简单的节奏;9个月时会辨别不同的旋律;16个月可以学唱部分旋律;到两岁就能学唱较完整的节奏。而且音乐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幼儿不论是在玩、或者一个人呆的时候,都能听到其在不知不觉地哼着一段旋律。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也会手舞足蹈地跟着音乐做他想象到的动作。可以说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那我们应该如何激发他们的这种天性,使之在正确的引导下,更好的去感受音乐,在音乐熏陶的环境中,享受音乐、愉悦身心。并为将来能在音乐方面和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打下良好的潜能基础呢?我认为先培养他们的乐感是最基本的。
一、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是培养幼儿乐感的主要途径。
(一)感知节拍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
要让幼儿感知一首歌曲的节拍,首先是要让幼儿反复聆听简单熟悉的音乐,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不变的音乐重点进行节拍练习。如感知简单、有规律的2/4拍。儿歌《拍皮球》,教师示范拍球过程,节拍一定要稳定、有规律。要让皮球在地上发出│ХХ│ХХ│节拍的声响。让幼儿持着皮球自己练习,自己感知皮球落地所发出的声音。随之一边拍球一边念唱儿歌。也可以让幼儿坐着听老师的伴奏,跟着老师的节拍拍自己的两个膝盖。教师在伴奏过程中,重点突出左手,运用音乐节拍来伴奏,减弱右手音乐旋律的力度。让幼儿充分利用听觉更明显地感受音乐的节拍。
(二)感知变化、较复杂的节奏是提高幼儿乐感的手段
生活中有很多声响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节奏来,引导幼儿发现。如钟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是“嘀嗒嘀嗒”的响,可以用节奏表示为│ХХ│ХХ│,小鸡的叫声“叽叽叽”可以表示为│ХХХ│ХХХ│等等。让幼儿感受音乐不同节奏的存在。在感受3/4拍的曲子时,特别突出3/4拍的节奏特点——“强弱弱,强弱弱”。歌曲《瑶族舞曲》的整个乐曲都非常明显的突出这样的节奏特点,在听这首乐曲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出来,如双手叉腰利用左脚稍用力踏第一拍,右脚轻踏第二第三拍,形成“左右右,左右右”,“强弱弱,强弱弱”的节奏。
(三)通过打击乐器、感知不同乐器的音色。
并不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去弹钢琴或者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乐器,而幼儿园的打击乐器可以满足他们自行演奏音乐的梦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来提高幼儿的乐感。打击乐器有很多种,每一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引导幼儿听辨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如小碰铃所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鼓发出的声音是响亮的等。并以不同的游戏方式,如让所有的幼儿都背对老师,听老师击响不同的乐器,让幼儿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四)对比不同的乐曲感知不同乐曲的性质。
不同的音乐作品其性质格调是不同的,为了让幼儿感知歌曲的性质,体验歌曲的情绪反应。幼儿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喜怒哀乐。音乐也有和人一样的感情。通过不同的乐曲进行对比,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性质。如我在组织《小星星》节奏练习的活动中,在第一部分插入了《龙咚锵》、《摇篮曲》两首音乐性质不一样的曲子。第一首《龙咚锵》的性质是欢快、强烈非常有热情的歌曲,第二首《摇篮曲》则是安静、缓慢的。让幼儿感知音乐不仅有强弱之分,快慢之分,还有感情之分等等。
二、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并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幼儿兴趣是培养幼儿乐感的基础。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是探究或从事某种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能使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及生活中,我们应该作到:
(一)加强音乐活动的游戏性,让幼儿动起来
现在都提倡幼儿教育要游戏化。游戏可以让幼儿兴趣高涨,音乐活动也一样,虽然幼儿一进入游戏就只顾着玩,其实不然,他们在音乐的环境中游戏,无形中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和影响。这是幼儿自身没有感觉到的,事实上他们已经在进行着音乐技能的练习。如游戏《今天谁没来》,全体幼儿坐好,请一到两名幼儿当值日生,值日生闭上眼睛。在此过程中老师播放一段快速紧张的音乐,并用摸头的方式请摸到头的幼儿想尽办法躲起来,等音乐完后,两名值日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说出今天谁没有来。在游戏过程中,两为值日生只有认真的听音乐什么时候结束。别的幼儿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快速紧张的情绪。音乐游戏让幼儿对音乐更感兴趣,令幼儿较容易的接受音乐及其音乐的学习。
(二)将歌词改编成故事形式,加于表演,让幼儿更感兴趣
故事可以说是幼儿探究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他们可以在生动的故事里,很生动形象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曲式结构进行不同的表演,把相对难以理解的音乐理论,简单、直接、形象的灌输给幼儿。如歌曲《嘀哩嘀哩》,以两个小动物的对话,一问一答的故事形式把歌曲内容生动的表演给幼儿看。在两个小动物都得知春天在哪里之后高兴地跳起了舞唱起了歌。最后他们又重复春天里的美好景象。在这首歌曲里,A段由四个乐句的复乐段构成,是陈述性的段落。B段前两句与A段有明显的对比,│Х Х Х Х Х│Х Х Х 0│节奏型和级进的旋律A段都没有出现过,在全曲中起到了“转”的作用。后两句变化重复了A段第四句中的材料,就形成了再现,起到了“合”的作用。分析了《嘀哩嘀哩》的曲式结构后,将其转化成表演的形式,用不同的动作、感情演唱这首歌曲。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幼儿既能潜移默化的学到音乐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创造宽松环境,投放多种材料,让幼儿展现才能。
表演是幼儿非常向往的事,每为幼儿都会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为幼儿创造表演的机会。只有他们的愿望得到满足了,兴趣就会更高涨了。为他们的乐感培养就更具有主动性了。培养他们借助于音乐表达情感及学习的兴趣。因此,给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投放多种材料是不可缺少的。如幼儿园内外的歌舞表演,班级日常环境,不同的乐器、玩具、服饰、道具等。让幼儿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四)教师的言行对幼儿音乐兴趣更具主导作用
我们提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语气更贴近幼儿,教师注意语气儿童化、趣味化、表情丰富多彩,动作夸张,有童趣。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化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幼儿的兴趣会很高涨,幼儿会积极参与。教师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其性质格调、不同的曲式结构,巧妙的应用相应的语气与幼儿沟通互动。既激发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易于理解音乐。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幼儿乐感的根本保证。
由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又与教师自身素质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只有具备了作为教师的必备素质条件,才可能让这种主导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音乐教育更是如此,不然幼儿受到不科学不系统的引导,幼儿的音乐能力将无法提高,适得其反。直接影响幼儿的全面平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音乐技能的培养,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挖屈更适合幼儿对乐感培养的方法。除了这些,教师还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幼儿具有情绪感染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培养幼儿乐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寻求一系列的方法策略。是为了提高幼儿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使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耳聪目明,反应敏捷的目的。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及其素质教育水平的平衡提高。同时也为将来能在音乐方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潜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秀花.浅谈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0,(4):68-71.
【2】王红远.音乐艺术活动与幼儿的个性成长——论音乐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
【3】 付景云.浅谈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0,(增刊):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