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课题“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适宜性研究”课题组开展了第一阶段线上分享活动。参与课题活动的主要有爱弥儿科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师晶晶老师、戴艾昕老师,课题组核心成员杨莉老师、王莹老师、杜功翠老师以及各课题研究单位负责人与课题组教师。
本次活动从专栏回顾、课题园阶段经验分享与建议、困惑问题答疑及专题讲座四个环节分别进行分享。
活动开始,课题组负责人师老师与大家回顾了本学期课题组支持教师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8个专题内容。内容会随课题开展陆续更新,课题园老师可根据子课题研究方向自主查看学习。
随着课题的进行,一些课题园所已对“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及“幼儿游戏指导”方面有了相关经验梳理。师老师结合园所课题研究开展近况、阶段目标、环境创设及幼儿游戏情况几个方面,做了梳理与分享,同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对于课题开展的近况,伴随研究的开展所有参与教师做到熟悉全过程、过程“留痕迹”、有序推进;阶段目标要结合对幼儿的观察与发现,灵活调整及优化,适宜此阶段幼儿发展;环境创设注意师幼协作,让幼儿参与其中并支持幼儿持续探究;并提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要注意观察、记录幼儿行为表现,客观了解幼儿情况并给与适宜的支持。
在各课题园提交的资料中了解到,老师们在进行活动时会遇到一些困惑问题。为了支持研究的顺利开展,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课题组进行汇总,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兴趣、幼儿搭接作品水平、辅助材料的使用、幼儿能力发展等方面。针对不同问题,课题组的老师们纷纷给予解答及建议。
下面列举一些问题及反馈内容:
戴老师对于提高幼儿作品搭接水平,建议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幼儿搭接经验建构的规律适时的深入引导;二是丰富幼儿对事物外形特点的经验,更好的转化为用材料表现的形式。
针对这个问题,杨老师首先提示老师们,制定及完成计划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课题或者某一个游戏材料来形成的,需要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引导、配合才可。并以金木游戏材料中记录表如何培养计划能力为例,为老师们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对此问题,杜老师从幼儿兴趣的区分上给出三点建议。分别是:这个兴趣是否暗含着幼儿最近发展区;是否暗含着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否暗含会建构一个新的经验的可能。
对于教师们提出的,幼儿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怎样提高专注性、如何引导深入探究等这些幼儿品质培养方面的问题,师老师分享了想法与建议。
师老师首先提出,幼儿的游戏品质是非常多元化的,积极主动、认真专注…..这些品质都是相互作用的。其次,良好品质的养成是要长时间、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因此,在“金木创意游戏”和“有趣的颜色”材料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耐心、多观察、多支持。最后结合案例解说,让教师们了解过程中如何通过点滴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由于许多老师都提出了游戏中如何观察与指导的问题,所以课题组特别将此内容提出,由王老师为大家进行“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的专题分享。
通过内容分享,让老师们从观察实质出发、知道怎么观察、了解观察的方式方法、清晰如何书写观察记录。并且针对记录如何解读与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应该提供哪些策略与支持等都给予了详细的介绍,便于老师们理解与实践。
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各课题园在经历疫情休园、大班毕业活动、期末总结等各项事务工作下,依然认真、坚持课题研究、梳理阶段经验,为各课题园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点赞。
希望通过本次内容分享,让老师们更加关注幼儿平时的活动情况、会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幼儿,及时提供适宜支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接下来的活动中,课题组将继续和大家一起不断积累经验、优化调整,共同将课题研究更深入的进行下去。
让我们一起为下一个阶段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携手努力!
“十四五”课题“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适宜性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