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主办、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承办的“关注材料与关键经验,提升科学教育能力”培训班在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太阳园迎来了第九次培训。
中国人民大学朝阳幼儿园一园两址,分别为芍药园和太阳园
培训班负责人、原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教育部“做中学”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专家组成员国秀华老师首先对上一次的培训内容进行了回顾,再次指出科学活动设计的重点:具备材料并有分析材料结构的意识→根据材料结构及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应遵循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流程。
随后国老师提出本次培训重点,教师能基于上一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向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户外游戏等教育途径进行延展或有机结合,将一节活动设计为系列活动。教师需了解幼儿的经验建构并非一次活动就能达成的,需要不断的操作体验,开展深入、持续的科学探究,从而使幼儿将经验固化。
01
分组研讨设计
接下来,老师们分为8组,各组进行头脑风暴,过程中老师们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安静思考。将思路推翻再重来,不断做智慧的集结。
国老师进入组中,对各组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国老师的建议使老师们开阔了设计思路。
02
交流分享
【 材料一:混色盘】
1组呈现的利用“混色盘”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2组呈现的利用“混色盘”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国老师评析:
-
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对比物体静止和旋转的方法能够让幼儿建立有效经验;
-
教师合理利用了记录的方式。
-
区域活动分层次投放材料,让幼儿逐步建构经验。
-
生活活动贴合幼儿经验。
【 材料二:哪个分得快】
3组呈现的利用“哪个分得快”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4组呈现的利用“哪个分得快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国老师评析:
-
教师对不同年龄段都有针对性的思考。
-
因为年龄段不同,教师的指导策略也不同,小班的幼儿在于感受而到了中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进行梳理提升。
-
教师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更加清晰,值得大家借鉴。
-
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所以就可以自然的和生活活动衔接,看似是生活活动但其中也有经验的建构。
【材料三:螺旋桨小车】
5组呈现的利用“螺旋桨小车”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6组呈现的利用“螺旋桨小车”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国老师评析:
-
力是一个大概念,每一个力的背后原理都不同,需要通过若干个活动为幼儿建构经验。教师要避免主题设计过于大而全,不适宜幼儿获得有效经验。
-
将探究点聚焦在关键材料上,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感受材料的特性,也是可行的。
【材料四:光控小电扇】
7组呈现的利用“神奇小电扇”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8组呈现的利用“神奇小电扇”材料延展出的活动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小组老师代表分享
国老师评析:
-
教师将科学原理转变为游戏使幼儿乐于参加,值得学习,但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幼儿是否能够理解与接受。
-
设计思路应从宏观转变为聚焦,将活动做细、做透。
03
总结点评
国老师首先肯定了老师们对科学教育知识、方法、形式的储备很丰富,希望大家在抓住核心经验后,能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活动帮助幼儿在实践中反复理解,从而建立关键经验。集体教育活动仅仅是为幼儿建构经验的第一步,需要不断的通过生活中、游戏中反复让幼儿体验,才能有助于经验的建构。
同时国老师指出,关键经验与活动目标的区别,关键经验是需要通过若干个活动形成的经验;活动目标仅仅是针对本节活动需要完成的。
参与式培训是让老师们在参与中领悟教育理念,寻找适宜幼儿的有效的教育方式,虽然本次培训结束了,但希望老师们探寻教育真谛的步伐永不停止!
您可能还喜欢:
“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观摩研讨活动之一
“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观摩研讨活动之二
深层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关注的4大问题
程游戏化背景下再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快乐的机械师:科学区活动组织策略与幼儿发展
张俊:科学区活动的指导应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
科学课程生成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生成科学课程的指导策略
和“蝉”做游戏:在游戏中支持幼儿科学学习
怎样区分工具性游戏和假游戏
课程游戏化不是取代集体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