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母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学会吃苦。
或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一个孩子几个大人围着转,孩子真正吃苦的机会并不多。
可那些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却依然懂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是刻意为孩子遮风挡雨,而是让他们学会吃苦,在小小的年纪就培养独自面对风雨的勇气和闯荡世界的能力。
让孩子吃苦,目的在于通过让孩子经受一些“苦”,启迪他的心智、改变他的思维方式,让其性格变得更加成熟稳定。
下面这三种“苦”,家长一定要舍得让孩子吃。
独立、自理的“苦”
父母的过度保护,对于孩子而言,不是爱而是害。
现在的孩子,很多是躲在父母羽翼下成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更是舍不得孩子累着、碰着、伤着,不给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
父母把孩子应该吃的“苦”都屏蔽掉了,孩子“家务不用做、跌倒了有人扶、做错事情有人护”,如此温室下长大的花朵,怎能经得起风雨的洗礼?
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差,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孩子的短板。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所以,0-6岁的孩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要培养,那便是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
孩子3岁之后,是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家长们该放手时就放手,有些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
生活中常见的生活行为,如穿脱衣服、自己洗漱、独立进餐等,都可以让孩子独立进行。
从小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孩子劳动、做家务的机会。
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独立自理,那么不管在人生的什么时候,他都能好好地照顾自己。
运动、锻炼的“苦”
运动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习惯培养,运动这份苦,你要舍得让孩子吃。
运动带给孩子的,不仅是锻炼身体那么简单,还包括感统练习、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等。
尤其是0-6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的运动神经功能、感觉神经功能都在成长,越运动越聪明。
蒙台梭利博士说过,“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其发展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孩子发展自我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和手的活动才能实现。”
孩子动作发展也有敏感期,而且主要集中在0-4岁,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大肢体动作发展和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大肢体动作如头部、手和臂、腿部等,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灵活性。
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更是蒙氏幼儿园所注重的地方。
当孩子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会从日常生活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手部精细动作。
如日常生活中的三指捏、五指抓、夹、穿、缝、舀、编织等工作,旨在发展孩子手部肌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比如蒙氏日常生活领域“夹的”工作,夹子、容器和夹取的物品都是控制这项工作难度和保持幼儿操作兴趣的重点,能够很好的促进孩子手指灵活度。
当孩子的双手得到充分的发展,会加速他走向身体的独立,他们能够学习自己进食、穿脱衣物、照顾环境等。
运动,并不一定是那种像跑步、打球、体操那样剧烈的运动,针对孩子年龄发育特点,让孩子身体真正运动起来,才能有益于身体成长。
自律、学习的“苦”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过得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孩子未来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想要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自律必不可少。
然而,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自律需要从小培养。
而3-6岁的孩子,是大脑发育、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是养成自律习惯非常重要的时期。
“双减”政策落地后,自律的孩子会更加出众,家长再不让孩子学会自律就晚了。
为了响应教育部“双减”政策,很多学校老师少布置作业,甚至没有作业,之前常见的月考、期中考不见了。
没有排名,没有公布成绩,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家长很难掌握。
孩子似乎一下子轻松多了,自由多了,这很容易让孩子迷失在舒适区。
然而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等到真正迎来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就看出哪些孩子在努力,哪些孩子在裸泳。
杨绛先生说: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不同程度的锻炼,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
这个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一定要让孩子吃自律的“苦”,这是孩子未来自我成长的基石。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吃一辈子的苦。
为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无条件地爱,更要有为之计深远的智慧。
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家长们一定记住:别舍不得让孩子吃苦,那是他们早晚要走的路。如此,男孩才能站起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