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奥特曼是男生还是女生?”
“妈妈,为什么你的‘奶奶’比爸爸的大?”
“为什么女孩喜欢穿裙子,男孩要站着尿尿?”
家中的宝贝是不是问过你这些问题?面对孩子对性别的好奇心,你是怎么引导他区分性别的呢?
孩子性别敏感期来临
有孩子的父母都会发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都会开始对妈妈的“奶奶”产生兴趣。
就算有的孩子已经断奶了,还是想要摸一摸,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不摸睡不着。
有的家长会认为,不能惯着孩子,应该加以制止。其实这一现象,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一种正常表现,并不代表着孩子开始意识到“性”。
这是孩子对妈妈建立依恋的基础,是孩子最安心、最温暖的地方,父母们的逃避行为或者“善意的谎言”不能解决问题。
孩子是天生的好奇宝宝,3岁左右就会对“男生与女生的不同”、“我从哪里来”等性别及出生问题特别感兴趣。
这些表现都说明了孩子的性别敏感期到了,这个时候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孩子能否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
“敏感期”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在教育学中发现的最伟大贡献之一,她指出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一生大概有30多个敏感期。
所谓儿童的敏感期,是指0-6岁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
性别敏感期大致出现在4-5岁左右的孩子身上,他们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
性别敏感期有哪些表现
孩子从2岁开始,就产生了最初的性别意识,他们开始分辨出人有性别之分,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自己和谁一样,爷爷奶奶和谁一样等等。
3岁开始,孩子能明显区分男孩与女孩的外在差别,主要在穿衣打扮上。比如一些常见的社会属性孩子一般都比较清楚了:女孩扎鞭子、穿裙子;男孩留短发、穿短裤等等。
4岁左右,孩子对性别产生兴趣。在幼儿园及活动场所,会观察异性孩子的行为,女孩会观察男孩是站着小便,男孩会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女孩的有区别,孩子们逐渐发现男女在身体特征上是有区别的。
5岁左右的孩子,在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能够清晰的知道要给裸体娃娃穿衣服,明白男孩穿什么衣服,女孩如何打扮更漂亮。
在性别敏感期,孩子会完成自己对性别的认同、性别角色的定位。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有的3-5岁的小男孩会玩自己的“小鸡鸡”,是不是孩子对“性”产生了启蒙?
其实,孩子在性别敏感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探索并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这个时期他们对性别器官的认知犹如认识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一样,没有丝毫其他情感因素。
孩子对身体生殖器官的好奇,是生命成长的必然。
在性别敏感期,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及发现,好比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让孩子们大吃一惊。于是,他们开始观察身边的每一个能观察到的人。
他们会让爸爸、妈妈等信得过的成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
从精子到卵子的结合,一直到经过产道的挤压来到这个世界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也不马虎。
性别敏感期,如何正确对待?
1、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
当孩子到了性别敏感期,提出一些比较尖锐,令成人尴尬的问题的时候,成人不要刻意回避,或者觉得“害羞”难以启齿,随便找个幌子搪塞孩子。
家长要用科学的语言,站在科学的角度,将男女身体的区别,科学讲述给孩子,借助有趣的绘本,或者百科书、人体立体书等,跟孩子一起探索人体的构造,宝宝是怎么来到爸爸妈妈身边的。
一定不要觉得孩子年龄小,搪塞孩子、回避孩子的问题,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
2、不要干扰孩子对身体的探索
身体里藏有无数个小秘密,当孩子在性别敏感期探索自己身体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关注,只要孩子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就不要干扰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探索。
更不要用恐吓、羞辱的语言怒斥孩子,让孩子认为他的探索是一种“羞耻”。
3、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意思是儿子长大后,母亲要懂得避讳,注意保护彼此的隐私;女儿长大后,父亲要懂得避讳。
比如洗澡,三岁前,爸爸有空就可以帮女儿洗。三岁后,改为妈妈洗,爸爸在旁边照料。
虽然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但是孩子到了性别敏感期,能认识到男女身体的不同的时候,像洗澡、亲嘴这样的亲密行为,还是要收敛的。
孩子越长大,越需要有性别意识,父母跟孩子之间要逐渐建立起一定的性别尊重感。
尤其是父母跟异性孩子相处时,身体接触要有一定距离,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懂得尊重自己,长大后更能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
理想的家庭状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先选择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性别角色模仿对象,在孩子眼中,父母对待双方的态度、行为,就是他认识性别角色的来源。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