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有这样一个特点:
喜欢玩积木,用积木搭建一个美丽的城堡;
拿着玩具锅碗瓢盆、各种蔬菜水果,进行角色扮演过家家;
对着玩具娃娃自言自语,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玩具身上再次上演……
每当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认为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呀!
3-6岁的孩子爱幻想,整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好像生活在云里雾里,你很难猜透他。
我们都曾经是那个,爱幻想的孩子。孩子爱幻想,家长该担心吗?
怎么看待孩子的想象力
有的家长会认为,3-6岁的孩子想象力异常丰富,所以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来挖掘和发展孩子的这一特殊天赋。
还有的家长认为,过家家等这样的游戏,会让孩子在虚无的、让人痴迷的幻想里游走,最终会迷失自己。
美国小说家史密斯说,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世界。
无论多么不起眼的幻想,都值得被尊重,这是孩子童年最宝贵的财富。
孩子总会有各种各样新奇古怪的想法,这是3-6岁孩子的特质,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想象力。
守护好孩子的童真,才能让孩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然而,爱幻想=想象力吗?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想象力不是让孩子去幻想,如果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用最基础的知识、感官经验来丰富他们的头脑,让孩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想象世界。
图片来源:河北邢台小博士第三幼儿园
这就是说,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知识经验来丰富孩子的头脑,让孩子成为环境中事物的主人,自由成长。
我们成人认为的将虚幻的东西当做现实事物让孩子接受,比如积木搭建的城堡,或者一座灯塔、教堂等,成人编造的幻想很难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以现实为基础
想象力既然不是让孩子去幻想,那么究竟该怎么培养呢?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想象力是靠童话故事、角色扮演、过家家等来培养的,其实不然。
图片来源:河北邢台小博士第三幼儿园
想象的基础是现实,就像作家想要拥有丰富的想象,首先要拥有丰富的、运用感官观察收集到的材料一样。
这些材料越精确、越完善,作家使用它们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就越丰富,越能得到众人的喜爱。
比如,拉斐尔的圣母像,常常被艺术评论家们誉为是“对人类想象力的创造”。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恬静、安详、秀美,像是真正人世间的母亲,传递出一种温情脉脉之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画出圣母像,拉斐尔经常去罗马的特拉斯特维尔寓所,看那里的美女。
在对这些美女进行观察后,拉斐尔将她们的形象加以升华,并与自己心中的圣母形象进行结合,创作出了著名的圣母像。
再比如,米开朗琪罗创作出的举世闻名的罗马圣彼得圆顶教堂,据资料记载,米开朗琪罗曾经有一段时间常常彻夜仰望星空,朋友们问他看到了什么,她说自己看到了一个圆顶。
正是基于现实观察的积淀,再加上自己天才般的灵感,这些艺术大师们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了想象,从而创造出世间完美的艺术形象。
因此,真实材料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准确地感知周围事物就非常重要。
艺术越接近真实的生活就会越完美。而所有这些艺术的创造,都是基于现实材料的观察。
0-6岁孩子想象力如何培养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想象力必须以感官经验为基础。
结合0-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特点,他们是通过感官体验来吸收周围的一切,构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图片来源:湛江廉江市慧心蒙氏数理
蒙台梭利博士曾经提出,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这个探索活动的高峰期恰好是0-6岁。
因此,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感官教育及其教具,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那么感官的教具,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说过想象力是建立在真实世界的基础上的,当孩子们有了这些真实的体验之后,他们才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造,否则,就只是虚无的幻想。
想象一旦与现实相结合,我们的内在思维就会开始进行工作。
我们要知道,人的大脑有时候会脱离实际,只凭着主观的思维就开始凭空的幻想,忽略了创造力应该依赖于现实这一事实。
因此,真实的感官体验,可以帮助孩子搜集事实、认知真理,帮助他们打开基于实证科学的想象翅膀,让孩子走上正轨。
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应建立一个能够指引孩子、能够提供孩子锻炼能力的适当环境,允许老师暂时离开孩子。这样一个环境的设立,就是教育的一大进步。
这个环境就是蒙台梭利教室。这里的环境充满灵性,教具尺寸大小符合孩子的需要。
在感官教育中,孩子们操作感官教具,对教具进行配对、分类、排序练习。
帮助孩子对颜色,大小,形状,温度,气味,触感,音阶等等事物的抽象特质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想象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个基础越牢固,孩子就越能将想象与某种具体形象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越能与独立的意象建立合乎逻辑的联系,而其他夸张的、粗糙的幻想都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因此,家长到此就会明白,不以事实为基础的想象,就像漫无目的地工作一样,只会无谓地消耗我们的体力,消耗我们的智力直至着魔。
这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中小学的孩子为何会对写作文感到头疼。写作文不是强迫孩子去玩空心思地凭空杜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只会空无一物。
反观那些能写出好文章的孩子,他们善于从外界环境中观察搜集材料,内心的想象力异常的丰富,可谓是灵气十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想象力其实就是发现真理的巨大力量,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充满火花,永不疲倦。
关注每日蒙台梭利微信公众号,分享蒙台梭利教育故事,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