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案例:用欣赏的态度看孩子的作品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大人的肯定、赏识能让孩子自信,反之,大人的猜疑、无端的批评就很可能造就一个自卑、多疑、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要想培养一个大胆、自信、快乐的孩子,那么就请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吧。

  一天早上,我站在幼儿园门口值周,偶然听见了两位家长的对话。一位妈妈说:“我儿子的画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还贴在教室外面,我觉得怪难为情的。”另一位家长说:“你也别要求这么高,小孩子吗,只要他画得高兴就好。”

  我听了以后,很为前面这位家长的孩子担心,在这位家长眼里,自己孩子的画是画得不好的,无形之中,孩子也会感觉到母亲对他的不满。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一个孩子一旦拥有了母亲的赏识,他也就拥有了大半个世界。”反之,母亲的不赏识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那么,孩子的画画得不像就一定不好吗?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去看孩子的绘画作品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妈妈为什么会认为孩子的画“一点都不像”就不好,她的话可能也不是她的一家只言,而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想法。这里面有个误会:人们发现整个世界美术史的发展是从写实——象征——抽象,于是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学画也应从写实开始,要画得像,只有在画得像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发展。就象学写字,只有先练正楷,把字恭恭敬敬地写正了,以后才可以练一点行书。而实际上,根据专家们对儿童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发现,孩子绘画的发展进程是抽象——象征——写实,和世界美术史的发展恰恰向反。所以,把幼儿绘画定位于写实模仿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而言无疑是“倒行逆施”,把幼儿的画用像与不像来衡量更是错上加错,这一错就是几十年。我们的家长小时候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因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是很正常的。但时至今日,面对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不能再继续错下去了,要不然,“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其次,这位妈妈还认为孩子的画“不像”就不应该贴在外面。从这位妈妈的评价标准看,自己孩子的画是不好的,让别的家长看了让自己“怪难为情的”;或者是觉得孩子的画还不够格,贴出来对孩子的进步没好处。可妈妈知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想这件事的呢?在孩子看来,老师把他的画贴在外面就是对他的肯定;如果老师把大家的画都贴出去了,惟独没有他的,他就要想“为什么没有我的画?”“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呀?”“是不是我画得不够好呀?”胆子大一些的孩子回跑到老师跟前来问,胆子小的不敢问,却会因此闷闷不乐。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孩子变得抑郁、自卑,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宗旨。其实老师把每个孩子的画贴出来是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一种平等,是新的儿童观的反映。有的教师还在孩子的画上写出了孩子对这张画的理解,潦潦几笔看似“不着边际”其实蕴涵着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种做法是值得称道的。

  新《纲要》告诉我们,“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

  画表达了什么,他在画画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由此,我比较赞同后面一位家长的说法——“孩子画得高兴就好”。画得高兴,孩子就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有了快乐的体验,有了快乐,他就能感受其中的美,就更想主动去表现这种美,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快快乐乐中孩子的创造了得到了开发,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人的肯定、赏识能让孩子自信,反之,大人的猜疑、无端的批评就很可能造就一个自卑、多疑、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要想培养一个大胆、自信、快乐的孩子,那么就请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吧。
 

【案例:用欣赏的态度看孩子的作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案例:用欣赏的态度看孩子的作品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