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jc1NDU3Mw==&mid=2247524316&idx=1&sn=efb3712e06893c1e62f34ea8bccd2f7d
上海金太阳教育集团副董事长 叶秀兰
时间进入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持续第三个年头。在这三年中诸多行业被迫反复按下暂停键,企业停工停产,学校停课停学等情况不时发生。疫情对全球的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其对于民办教育行业,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冲击则更甚。
以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上海为例,在封闭近2个月后,全市各行各业复商复市、复工复产在即,但也明确通知除初三、高三外的中小学其它各年级继续开展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托育机构等不安排幼儿返园。也就是说,幼儿园开园依旧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我们不难想象,长时间“只出不入”的民办幼儿园在此情此景下将是如何举步维艰,深陷生存困境。
一
民办幼儿园面临的困境
1.疫情导致正常收费无法保证。民办幼儿园作为非营利性民非机构,不同于有财政补贴的公办幼儿园,须严格按照政府部门规定的收费制度和管理办法,按月收取幼儿在园费用。而因疫情闭园期间,因幼儿不到园上课,民办幼儿园必定损失这部分原有收入。
2.疫情导致流动资金压力大。幼儿园成本支出构成以人力成本、房租及物业成本、建设成本摊销及其它部分组成,各部分占比约为总支出的5:2:2:1。疫情影响下,保育费锐减的民办幼儿园,教师薪酬、房租、水电、社保等支出却一样不落,面临生存困境。另外,基于目前全国疫情常态化管理,幼儿园还需要自行订购大量防疫物资,保证防疫工作有效开展,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3.疫情导致生源流失风险。幼儿园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园内又多为低龄儿童。疫情下,出于人员聚集风险考量,不少家长产生是否有必要让孩子继续参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顾虑。开园后可能会发生幼儿休学、缓期入园等现象,而生源减少必将导致班额不足、收入大幅减少,继而将使园方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二
对策与建议
学前教育关乎下一代和祖国的未来,民办幼儿园为人民群众和国家社会承担了相当比例的幼儿保教任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为稳定社会秩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民办幼儿园除自身积极想对策,建立有效的家园沟通之外,迫切希望政府能像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困一样,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常态化,让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民办园获得及时救助。
1.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适当减免租金、缓缴社保公积金。受疫情常态化影响,民办幼儿园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教职工薪酬支出和房租支出。一旦某地出现疫情,闭园期间普遍存在按照基本工资额发放、教职工停薪留职、暂时欠薪等情况。希望教育部门能出面协调,对于受影响的民办园适当减免单位社保等费用和税收、出台政策减免房租,缓解园方资金方面的困境,让民办园能继续生存下去。
2.做好家园沟通工作提高幼儿复学返园率。疫情期间,作为民办幼儿园不能一味“等靠要”,也要多管齐下、积极自救,利用线上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包括主题阅读、防疫知识等,让幼儿停学不停课,同时利用微信等平台积极为家长答疑解惑,以此增强家长和园方、幼儿与教师等的黏性,为正式复学开园、提高幼儿复学率打下坚实基础。
3.暑期有条件地开展留园服务。由于需要支付房租、教职工工资和社保等刚性开支,又面临闭园需返还幼托费用之困,开源节流双向不畅,疫情普遍对园所现金流的影响颇大。在即将到来的暑假期间,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可尝试开展托管服务,使之成为幼儿园收入的来源之一,弥补因疫情受到的损失。
结语
文章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专委会第六期《学前教育行业资讯汇编》第一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