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中国的教育问题”是发生在中国的,单纯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教育的中国问题”,就不单纯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在中国有关教育的各种问题。


01
“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


在全国各地媒体和我们日常言谈中,教育是最容易受到批评的。这就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但另一方面又觉得素质教育行不通。减负讲了多少年,甚至教育部也发了文,但是负减得了吗?

2009年,上海参加了每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结果排名全球第一,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震惊。2012年第二次的测试结果出来,上海又是第一名。如果说第一次测试有一定的偶然性,第二次总不能再说是偶然的吧!这个测试不是上海自己搞的,是国际组织派人到上海来做的,而且测试的对象是随机抽样,包括最差的学校,是一个全面的测试。测试的标准是公开的,至今没有听到多少批评。

我们一直在赞扬人家的教育怎么好,但奥巴马在美国说中国的教育搞得好,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差?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为什么我们培养的人在国内发挥不了作用,但到了国外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杨振宁、李政道在西南联大读本科,在美国读研究生和从事研究,得诺贝尔奖主要归功于在美国受的教育。同样在西南联大打好了基础,留在国内读研究生并继续从事研究的人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突破呢?这也要问大学吗?我不是为大学推卸责任,但说明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大学里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所谓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我想钱学森本人心里也很明白。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多是要问社会,而不要仅仅问大学。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02
社会应该为青年创造上大学以外的出路


有人说现在高考是“一考定终身”,要多考几次才公平。其实,考试设计得再好、再公正,总会有人因为考得不理想而认为试卷出得不好,永远都会有人认为自己没有正常发挥。你让他考5次,他都会说没有正常发挥,为什么不能考第六次?任何制度都是有弊病的,只能尽量减少弊病,却无法完全消灭。


我说过多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但将应试能力与素质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为什么素质高的学生就不应该有很好的应试能力?难道素质高的学生都考不出好成绩才正常吗?人生不都在应试吗?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以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往往都是“一考”决定的,奥运会比赛时能因为“发挥不好”要求再来一次吗?

其实,高考的“一考”是定不了终身的。如果社会本身是健全的,高考指挥棒你可以不听。如果你选择了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就不再考,这根指挥棒就奈何你不得。

要从高考的指挥棒中解脱出来,首先得靠学生本人和家长。比如有些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能力、职业目标出发,选择不上大学,或者先创业、先工作,或者在大学期间退学创业,有多少家长会支持?请问在座各位家长,如果你们的孩子这样做,你会支持吗?如果家长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对这一部分学生,指挥棒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更重要的,要靠社会,靠政府。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大学的毛入学率应该是40%。也就是说,到2020年,同龄青年中会有40%的人能够进入大学。如果剩下60%的青年没有出路,或者说与那40%上过大学的人以后的差异会很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是可以想象的。

经济和教育都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德国也不是人人都上大学的,它们的毛入学率在50%左右,不会超过60%,就算达到60%,也还有40%的人上不了大学,为什么就没有高考的压力和恶性竞争?

因为在义务制教育结束后,学生就开始分流了,一部分人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不上大学。剩下的人也不会都选常青藤大学或顶级的大学,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太理想,估计自己又拿不到奖学金的,就选所在地的州立大学,学费便宜或基本可免除;不想进一步深造研究的,会找实用型的大学;申请失败的学生也会不得已求其次,或者先工作再找机会。

可是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将上大学、上名校视为唯一目标,尽管一些人明知自己不具备条件。不能怪他们自不量力,造成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根本原因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青年的出路越来越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越来越差。

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上大学还有什么出路!

这些年大学扩招,毛入学率增加很快,但矛盾却越来越尖锐。因为水涨船高,招聘或录取研究生的条件也高了,就看是否名校,是否“985”、“211”大学。同样是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还要拼其他条件,成绩绩点、竞赛、实习、社团、证照,甚至户籍、相貌、家庭条件、社会关系,多多益善。

于是竞争越来越提前,从高中、初中、小学,已经提到了幼儿园。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从买学区房开始。我大胆地预测,如果这样的竞争不终止,下一步必定会出现胎教竞争,再下一步就是基因的竞争。

高考改革得再好,办法再公正,不能增加毛入学率。到2020年,如果有60%~80%的青年参加高考,就算高考能挑选出40%最合适的考生,总还有20%~40%的人要淘汰。如果青年已经合理分流了,剩下40%多一点的人准备上大学,而他们又很明确自己是要上应用型大学还是要继续研究等等,不仅高考不会有什么压力,就是名校也会遭遇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可以实行各种考试的方法,可以自主招生,也可以全国统一招生,连入学后的很多矛盾也能迎刃而解。

解决青年的出路问题,不是大学也不是幼儿园的事情,而是政府、社会的事,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以及本人的理性选择。社会解决好这个大的前提,使青年人能够在不同的阶段找到不同的出路,只要肯努力,今后都有体面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才能够保证各级学校是良性竞争,也能保证各种人才得到发挥,也能够使学校、老师尽心尽责使孩子成才。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一味将社会的责任推到学校,这对政府来说是不负责任,对舆论来说是误导,对家长来说加重了不必要的负担,对孩子来说扼杀了个性,迫使他们走这样一条独木桥。我认为这才是中国教育的实质问题。



03
社会不能过度干涉教育


教学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因人而异、因校而异的。世界上的一些名校,往往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规矩,社会用不着去干涉;学校如果什么都被社会干涉,那这个学校是办不好的。

现在我们校长规定学生不许带手机,马上报纸就要讨论。实际上只要家长、学生签字同意,不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学校就可以做,形成自己的传统。

韩国到现在为止,还允许老师体罚学生,一般是打到初中,高中就不打了。日本规定,幼儿园、小学、初中,哪怕是冬天,女孩子一律穿短裙,男孩子穿短裤,到高中,才可以穿长裙、长裤。我看小孩子的小腿都冻得发紫,规规矩矩还站在那里,这些都是有规定的。

当然,国情不同,我们不应也不必生搬硬套,但至少要尊重教育规律,允许学校、教师在不违背法律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而现在,学校禁用手机,马上会引发轩然大波,引起媒体的普遍批评。

学生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法院却判学校违法。北京某大学一年当了8次被告,全部输掉,因为法院认为原告都是学生或家长,属弱势群体。

中学不敢组织学生春游,除非家长签下免责承诺。

小学教师下课后会看着学生,不许奔跑嬉闹,怕万一引起伤害事故担不了责任。

甚至连社会上的人跑到大学自杀,学校也脱不了干系。

片面要求社会公正一定要由学校来体现,根本不尊重教学的规律,让教育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任务,那么中国的教育是办不好的。



04
义务教育需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首先,学校的公正要靠政府。义务制教育是强制的,孩子到了规定的年龄,家长或者监护人就必须要送孩子上学,在美国,如果孩子不上学是要申请的。义务制教育对政府也是强制的,政府必须要保证孩子有这样的机会,比如说这个孩子家离学校很远,那么就要提供交通工具或者住宿。

教育部早就宣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我说应该公布国家义务教育最低标准,多少孩子要配一个教师,餐厅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公布之后让我们看有没有做到。

像美国、日本,穷乡僻壤的学校和城市的没有多大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基本设施都是有的。

2001年初我在中国南极长城站时,参观了毗邻的智利弗雷总统考察站的小学。这所小学只有十几位学生,但有两位由国家派来的专职教师,配了好几台电脑,还开通了互联网,学生们每年还能回国参加活动。当时得知,有两位学生即将升中学了,政府已决定再派一名老师,同时确定由一位有专业学位的考察队员兼任物理教师。

我们说要办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说要办成世界一流的义务制教育,绝对可以做到。像上海那样,义务教育的质量已经是世界一流了,只要在硬件设施上都能达到先进,在地区、城乡之间做到均衡,那就是世界一流的义务制教育。

即使是现在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只要中央下决心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难使每一座小学、中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师资数量或质量不够,既可在本地培训,也可以从外地招聘或从发达地区派教师轮流服务。如果我们的义务制教育是一流的,那么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就处在基本相同的起跑线上,今后能不能上大学,如何选择职业,就靠你自己了。

任何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任何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前提都是从小的家庭教育。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很多规矩、规范,涉及信仰的某种行为,最关键的是从小灌输,习惯成自然。到了大学甚至是高中就来不及了,或者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了。

例如一个人不能撒谎,就是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不需要讲太多的道理。而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撒谎的习惯,长大了是很难纠正的。你告诉他不能撒谎,他会说撒谎的人很多,为什么我不能?甚至根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不撒谎的人。

现在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问题?根子就是他们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从小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将一些全人类都普遍认同的美德当作工具和手段。

“文革”期间我当中学教师,眼看我的学生变得开口国骂闭口“沪骂”,老师处于被批判斗争的处境而无能为力,还得昧着良心赞扬“革命小将造反有理”。我们私下感叹:将来等到这些学生为人父母,成为国家栋梁,他们如何教育子女,管理国家?

教师的作用能否发挥,结果也不同。以往中国人普遍崇拜“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地位很高。“文革”前,我当教师时不满20岁,到学生家去访问,有的家长还以为是他哥哥的同学,可一旦知道我是老师,立即非常客气,有的家长年龄可当我父母,但对我十分尊重。如果家长的说法、要求与教师不同,学生就会理直气壮予以拒绝:“是老师说的。”家长就会让步:“当然听老师的。”

但现在,老师在家长心目中处于什么地位呢?一方面有些老师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从教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家长送的购物卡和礼物,千方百计利用家长资源;另一方面,不少家长以为只要有钱有势就能左右老师,他们怎么会将老师当作孩子的行为楷模和灵魂导师?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其次,义务教育要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做到这一点,就能纠正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现在强调不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是将责任交给每一个家庭,因为家庭做不到,但是至少进入学校,孩子们要在同一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往往就是说输在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大家拼命地往名校挤。国家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不是创造一个一个所谓的教育奇迹。


我很奇怪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跑到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去?为什么不能到一般的学校,或者是比较贫困的学校?难道还要花更多的钱制造一个个远远脱离中国实际的超级学校吗?如果一个国家不从基础教育开始,不是通过政府做到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不是使孩子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今后我们怎么保证这个国家稳定的发展?


这些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但如果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不全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单独要求学校将教育办好是不可能的。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教微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理念争鸣】我们面临的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