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
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政策
是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3月6日
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
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上的发言
让全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心潮澎湃!
迄今为止
这是关于幼儿教师工作
最有力度的一篇发言
我为刘焱教授打call!
刘焱教授发言摘抄(文末附全文)
“要办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治本之道不是去安装摄像头,而是切切实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拥有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感,珍惜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增强幼教行业的社会吸引力,能够让更多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学生投身幼教事业。”
—–刘焱教授小组会议发言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往往被看作带孩子的“保姆”,入职门槛低;工作的专业性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待遇普遍偏低,缺乏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或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或学校缺乏好的生源;幼儿园也很难留住好老师,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刘焱教授小组会议发言
我们要相信和信任大部分幼儿园老师是敬业的、热爱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必须互信合作,才能更好地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和谐”是这次修宪要在多处加进去的两个重要的字。家庭和幼儿园的互信合作,就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和谐”
—–刘焱教授小组会议发言
如果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抱着基本不信任的态度,每天孩子回来以后,就里里外外地查看孩子身上是不是有针扎的迹象,反反复复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打你了没有?”对孩子有好处吗?孩子能够对幼儿园、对老师、最后对社会形成信任感、安全感吗?
—–刘焱教授小组会议发言
低工资水平,必然只能招来低水平的、不合格的教师;即使招进来了,也留不住,教师的流失率高,稳定性差。在这种低工资水平的状态下,整个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得不到提升,行业缺乏社会吸引力。
—–刘焱教授小组会议发言
一期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投入主要是教师培训。到现在为止,第一轮全员培训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教师待遇偏低、师资流失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虐童事件仍然屡屡发生。可见,仅仅在培训上下功夫,不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刘焱教授小组会议发言
我们也要体谅幼儿园老师工作的不容易。我们自己在家里带孩子,可能不要多长时间就烦了,给他一点玩具,“你自个儿玩去吧!”幼儿园老师,每天从早到晚,8-10个小时面对几十个孩子,工作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摄像头。中小学、大学的教室都有。但是,中小学、大学老师,都是上完课就走,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整天和孩子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在摄像头下工作是个什么体验,大家可以换位思维,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应当从正面倡导不同群体之间的互信合作,互敬互谅,和谐相处。
—–刘焱教授小组会议发言
刘焱教授在3月6日小组会发言
我想就《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学前教育的表述谈一点看法。
我从2008年到全国政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亲身经历了学前教育从几乎没有人提及的话题,变成今天两会很多代表委员们在谈论的社会热点问题,亲眼目睹了在这十年间我国学前教育取得的跨越式的、令世界瞩目的进步与变化。学前教育由冷到热,取得的发展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这十年间取得的伟大成就,反映了党中央对儿童工作、教育工作、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最近这五年中,习总书记在对江西等省的视察中多次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十年来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可以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前一阶段发生的一系列虐童事件,引起了习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教育部牵头、九部委联合开展了学前教育国家调研。我也参加了其中两个省份的调研。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成绩与问题并存,喜忧参半。但是,我们有信心,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办好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学前教育时,这样来定位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对这几句话,我的理解是:
第一,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入园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教育资源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送孩子就近上“好幼儿园”的需要。这种需求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正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反映。“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要达到80%。
第二,“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显然是对前一阶段一系列虐童事件的回应。学前教育的对象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的婴幼儿,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政府与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长放心安心”。但是,仅仅通过这种监管手段,是否就能够真正办出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通过技术化手段加强监管,只是保障幼儿权益的辅助手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它作为办好“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的手段来提,不是很妥当,建议修改。理由如下:
第一,要办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治本之道不是去安装摄像头,而是切切实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拥有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感,珍惜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增强幼教行业的社会吸引力,能够让更多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学生投身幼教事业。
现在,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期望,不仅仅是“看护”或提供“托幼服务”,而是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家长放心安心,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这三个特征多年来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链。打破这个循环链,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
尊重和认同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是打破这个循环链的症结。幼儿园老师是孩子走出家门后遇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对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等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会带着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读懂孩子的需要、兴趣、想法,能够因人施教;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在与伙伴共同活动中,培养孩子友好相处、交往、合作的能力;要能够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玩具和童书等启迪幼儿的智慧,鼓励孩子的探索、想象和创造;要能够管理好班级,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生活、活动的兴趣和能力;要能够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及时地发现幼儿在食欲、睡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有关幼儿保育方面的知识技能,也要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既要尊重热爱幼儿,也要能够合理要求幼儿。能教大学生的大学教授,不见得教得了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要像儿童心理研究者一样与幼儿相处与交往,也要像教育家一样去思考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但是,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往往被看作带孩子的“保姆”,入职门槛低;工作的专业性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待遇普遍偏低,缺乏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或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或学校缺乏好的生源;幼儿园也很难留住好老师,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一些幼儿园举办者以为办幼儿园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配上几张桌椅板凳,招几个幼师,看着孩子,教孩子唱唱儿歌、认几个字就可以把幼儿园办起来。为了最大限度获得利润,压缩办园成本,往往用极低的工资聘用完全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者仅仅受过非常有限的专业训练、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主要是年轻的女孩)充当幼儿园教师。当这些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和专业准备的年轻女孩走进幼儿园教室,面对几十个活泼好动的孩子,顿时手足无措,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安静下来。为了管住孩子,使出哄、骗、威吓,甚至针扎等招数也是在所难免。
低工资水平,必然只能招来低水平的、不合格的教师;即使招进来了,也留不住,教师的流失率高,稳定性差。在这种低工资水平的状态下,整个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得不到提升,行业缺乏社会吸引力。
现在只有少数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待遇基本上能与当地小学教师持平,大部分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很低。(北京:大概普遍水平是3-4000元,越往下走越低,到乡镇,基本就是1-1500元,很多还没有任何保险)。幼儿园教师待遇整体偏低问题已经成为障碍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期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投入主要是教师培训。到现在为止,第一轮全员培训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教师待遇偏低、师资流失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虐童事件仍然屡屡发生。可见,仅仅在培训上下功夫,不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要办好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加强教师教育,也必须重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让“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一样,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第二,我们要相信和信任大部分幼儿园老师是敬业的、热爱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必须互信合作,才能更好地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和谐”是这次修宪要在多处加进去的两个重要的字。家庭和幼儿园的互信合作,就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和谐”。
想象一下,如果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抱着基本不信任的态度,每天孩子回来以后,就里里外外地查看孩子身上是不是有针扎的迹象,反反复复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打你了没有?”对孩子有好处吗?孩子能够对幼儿园、对老师、最后对社会形成信任感、安全感吗?
我们也要体谅幼儿园老师工作的不容易。我们自己在家里带孩子,可能不要多长时间就烦了,给他一点玩具,“你自个儿玩去吧!”幼儿园老师,每天从早到晚,8-10个小时面对几十个孩子,工作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摄像头。中小学、大学的教室都有。但是,中小学、大学老师,都是上完课就走,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整天和孩子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在摄像头下工作是个什么体验,大家可以换位思维,设身处地想一想。
我们应当从正面倡导不同群体之间的互信合作,互敬互谅,和谐相处。
第三,通过技术化手段加强监管,只是保障幼儿权益的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今年学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难道今年我们发展学前教育的任务就是到每个幼儿园去装摄像头,360度无死角对每个幼儿园班级进行监控吗?
所以,我建议或者删掉“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这句话,或者把这句话修改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多途径提高和监管幼儿园教育质量,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1、刘焱教授:靠监控办好幼儿园不靠谱!都来看看这份真正经过大量基层调研的报告!
2、这才是真正的幼师,走近幼师,尊重幼师,理解幼师!
3、《请尊重爱我的幼儿园老师》这个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分享给幼师!
4、家长和老师的相遇, 就是爱和信任的相遇
5、孩子在幼儿园都学什么?这个答案很全面(转给家长)
6、幼儿园到底要不要装监控?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解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