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教微观(zhaojiaoweiguan——不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文章,数十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早教微观”免费关注,并点击“置顶公众号”,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总督学顾问


  习主席说过,中国愿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开阔研究、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容、互建、互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中国要永远作为一个学习大国,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要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这告诉我们,教育的创新,一方面,需要通过与他国的教育交流来吸取经验和教训,找到我们发展的思路;另一方面,不能照搬,而是要在互建过程中进行我们的创新。


  最近,在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件重要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去年12月10号,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每一个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简称ESSA);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发布了重要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每一个学生成功法》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1. 一个难题

  历年来,美国先后出台了若干关于教育的法案。不难发现,这些法案,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2013年,奥巴马发表了国情咨文演讲:“现在,为了扩大我们的中产阶层,我们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和当今从事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在美国的每一个人只要辛勤肯干,就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美国政府承诺,要用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来保证“美国梦”的实现。


  七天后,也就是2013年2月17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平等的机会,美国的神话》。文中提出:家庭贫穷、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孩子,是否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一样,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并在将来也成为中产阶级呢?作者认为,即便是在较为平等的社会,答案大概也是否定的。作者进一步指出,通过已有资料可以看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人的前途更依赖于父母的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也就是说,在美国,下一代的未来不是靠辛勤努力就能轻易改变的。


  美国的基础教育无法保证教育质量的公平,这一直是历届政府面对的难题。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色人种学生、残障学生以及处于移民状态的学生,更无法接受保证质量的教育。这不仅扩大了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已经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美国历届政府都试图解决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提出《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

  1985年,《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出台;

  1991年,老布什总统签署《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美国教育改革法》;

  2001年,小布什政府推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这一系列的文件,目的都是提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其中,2001年小布什政府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是历届政府中出台力度最大的。小布什签署这一法案的时候,业界认为这是美国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法案推出后,我访问美国,看到美国教育部的正门牌楼上贴有这个标语,我问美国主管基础教育的副部长“这是为什么”,他告诉我,《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现在是美国教育部的核心工作,要努力提高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质量。


  公立学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公民。但是,美国有太多的孩子因期望值低、识字少和缺乏自信被隔离开来。在劳动力技能要求日益复杂化而且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仅就识字而言,这些孩子们正落在后面。


  今天,将近70%的城区四年级学生在国家阅读测验中未达到基本的阅读水平。在国际数学测验中我们的高中学生落后于塞浦路斯和南非的学生。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新生在他们能够开始正常的大学课程前却不得不参加补习课程。


  我们国家正逐渐地被分为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阅读能力,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不具备这种能力;一个“国家”的公民心怀理想,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没有理想。这些法案里的话,实际上就是描述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现状。法案还提到:“虽然教育首先是一个州和当地政府的责任,联邦政府在容忍上述无知的后果方面也难辞其咎。联邦政府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奖励成功和处罚失败做得很不够。”在美国,教育首先是一个州和当地政府的责任,联邦政府并不对各个州的教育进行过度干预。但小布什总统认为,如果联邦政府不干预各个州的教育,那么整个美国的教育质量就很难提高。他引用托马斯?杰弗逊(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编者注)的一句话:“在文明状态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既愚昧无知又自由自在,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此,《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集中加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对各州教育制度予以监督,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确实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有着卓越的贡献。2008年1月28日,小布什总统在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说:“六年前,我们一起通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今天,没有人能够否认实施这一法案所取得的成果。去年,四年级与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阅读测验成绩也在提高,黑人与西班牙裔学生测验成绩也是历史上最好的。”


  布什总统在卸任演讲里谈到这些,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他在任时最重要的成就,认为这个法案对美国的基础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实际上,在他发表这个演讲之前,美国教育顾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起草人之一——戴安?拉维奇就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他在《伟大的美国学校系统的死与生:考试与选择是如何腐蚀教育的》一书中,提出以下观点: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实际上是推行全国统一考试。将考试从检查学习的一个途径变成了目的本身,是一种应试教育。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并没有让不达标的家长和学生享受到相关福利。应试教学挤压了其他非考试科目的教学。需要考试的科目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特许学校进行特殊教育试验,吸取社会资源,自主招收学生。但平均而言对成绩的提高并不比普通学校强,且使公立学校生源和资源外流。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核心就是教学责任制:统一测验、分数排队、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但这种教学责任制并没有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各州用降低标准的方式让达标人数提升。将教师工资与学生考试分数提高挂钩是对教师的一种迫害。


  自2011年秋开始,美国多个州已开始递交放弃执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申请,转而实施各自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改革方案。奥巴马政府先后批准了43个州和华盛顿特区以及波多黎各自治邦的申请,允许其教育改革可不受《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束缚。


  另外,自2007年起,美国国会就开始修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三次酝酿修改,最终在2015年11月19日,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协商委员会达成一致,形成了《每一个学生成功法》,1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了这一法案,取代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2. 两种策略

  有很多观点认为,新的法案有重大变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法案改变的不是目标,而只是策略——新法案肯定并且延续了旧法确立的目标——“解决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仍然以学业成绩作为质量监测的主要标准,以考试作为质量监测的主要方式,继续实行问责制。但与旧法不同的是,新法发出更为积极的信号,以缓解各州、学校和教师的压力。专家指出,《每一个学生成功法》针对旧法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各界包括学校和教师的强烈反感以及传统政治体制格局的矛盾,做出了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在于:管理由集权回归分权,将教育的控制权还给了各州和地方学区,下放了集权层级。


  计量标准的调整,从划一转向自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逐步推行全美校长理事会等组织在2009年提出的“共同核心”标准,作为共同的衡量标准统一全国的质量标准,但执行很不顺利。新法允许各州接受共同核心课程标准,但没有要求必须要这样做。


  监测方式的调整——由统一转向灵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规定各州必须要进行考试的学科、年级和次数,造成了学校以应试为目的,学生负担过重、家长反应强烈。新法虽然认为各州必须进行考试,但如何考试、何时考试等可以灵活安排。同时,一改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绩效的依据,强调利用多种方法来评估学校的绩效。


  问责制度的调整——由严责转向激励。由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硬性规定“到2014年前实现100%通过率”的目标,而实际又无法实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被贴上“失败”的标签,极大挫伤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新法规定,各州和地方学区有权为了其基于正确的学校改善而构建有力的问责制度。


  同时,《每一个学生成功法》还强化了学前教育的部分。正如民主党莫瑞议员所说,“这是联邦教育法案第一次承认了早期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奖励计划”,奖励计划将从既有财源中拨款,帮助各州提升学前教育品质。


  另外,《每一个学生成功法》关注学生理科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理科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法案中没有减弱,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新法案涉及理科教育主要包括:旧法案中对于州统考必须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要求不变;州政府制定的教学目标中数学、自然科学作为核心科目不变,同时加入计算机科学作为新的核心科目。设立“理科教学大师团”,目的是鼓励优秀理科教师;稳定优秀师资,特别是在落后学校;对其他教师起到示范作用。白宫具体公布的执行计划中提到要用四年达到10000个模范理科教师,最多每人每年20000美元的额外津贴作为鼓励。同时,定向资助地方教育机构的有利提高理科教育水平和学生参与度的项目。奥巴马在签署《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时说到:“有时改革就是需要你试一下,发现行不通,于是你得到一些教训,再做调整。”也就是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是影响全美的重大改革,而《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是对前一次改革的改革。我们的改革往往就是对前一次改革的改革,所以,后者总是针对前者存在的问题的,这种改革会有一定的、暂时的效果,但能不能最终解决根本问题,恐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这件事情很值得我们借鉴。它告诉我们,教育改革必须以观念为前提,同时遵循教育的规律,考试只能倒逼出应试教育,绝对不可能倒逼出素质教育。正如教育史学家黛安?拉维奇说的:要改进教育就必须回到教育本身,形成好教育的观念,重视课程质量,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引进、培养和留住好教师,形成一个学校与社会的关联系统。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像早年那样,用扎实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才是教育的本质。


《反思教育》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来,共发表了三个关于教育的重要的研究报告,都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个报告是1972年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简称《富尔报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报告认为:教育要服务于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学习化社会。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报告特别强调“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两个基本观念。这两个观念影响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第二个报告是1996年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简称《德洛尔报告》)。世界经济在经过七八十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后,逐步走向衰退。恰逢世纪之交,人们期望21世纪的经济能有更好的发展、社会矛盾能有所缓解、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这个报告充满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并对教育充满了希望,提出“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四个学会”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三个研究就是新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以下简称“《反思教育》”)在这个报告的序言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提到:“我们在21世纪需要怎样的教育?在当前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应如何组织学习?我确信,我们今天需要对教育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这个报告包括五大部分:导言、可持续发展:核心关切、重申人文主义方法、复杂世界中的教育决策、教育是一项共同利益吗。


  如果说《富尔报告》是科学主义和经济主义,《德洛尔报告》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那《反思教育》就是人文主义,提出把人文主义教育观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将人文主义价值观作为教育的基础与目的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对于人权和尊严的渴求正在上升;

    不同社会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但不宽容现象和冲突依然层出不穷;

    不平等正在走向深层,地球正在承受着压力;

    虽然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机会广阔,但是挑战也是严峻和复杂的。


  我理解为,第一,我们处在“两个失衡”的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大气升温,环境恶化;“人与人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在贫富分化加剧、国家民族矛盾加剧。第二,我们正在经历“两个变化”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给我们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机遇;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地球扁平化。“两个失衡”“两个变化”交错在一起,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我们发展带来了机遇。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应如何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应该提出人文主义教育观。


    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必须变化。社会无处不在经历着深刻变革,这种形式呼吁新的教育形式,来培养当今及今后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能力。

    这意味着超越识字和算术,以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为重点,来促进正义、社会公平和全球团结。


  因此,人文主义教育观一方面强调能力,一方面强调社会正义,强调全球的持续发展和和谐。


    教育必须教导人们学会如何在承受压力的地球上生活,教育必须重视文化素养,立足于尊重和尊严平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结为一体。

    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该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

    我们需要采取整体的教育和学习方法,克服认知、情感和伦理等方面的传统二元论。


2. 对知识、学习、教育重新下了定义


    知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社会解读经验的方法。因此,可以将知识广泛地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知识本身与创造及复制知识的文化、社会、环境和体制背景密不可分。

    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这种知识的过程。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

    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获取何种知识以及为什么,在何时、何地、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

    教育可以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


3. 对于可持续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切


    可持续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和社会在当地及全球层面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争取实现人人共享的更美好的未来,让社会正义和环境管理指导社会经济发展。

 

       这种观点扩大了我们对个性化学习的认识。我们现在讲个性化学习主要讲个体发展,而这个报告中提出,个体对于社会甚至对于全球负责任的行为,就是社会责任感。这应该是与个性化同样重要的方面。


    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各种变化使得复杂性、紧张不安和矛盾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由此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新的知识前景。这种变化模式要求人们努力探索促进人类进步和保障人类福祉的各种途径。包括承认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的多样性,以及需要支持多样化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


4. 人文主义的教育方法


    人文主义观念再次提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伦理原则,应以此为基础,采取综合方法落实全民教育的目的和组织。这种方法影响到学习过程的设计,以促进相关知识的习得和服务于全人类的能力培养为目标。

    人文主义方法让教育辩论超越了经济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作用,着重关注包容性和不会产生排斥及边缘化的教育。

    人文主义方法可以指导人们应对全球学习格局的变化,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依然是学习的核心力量,以实现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还指出,需要保护和重新解读教育四大支柱,即《德洛尔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学会”。例如:学会认知——学习广泛的一般性知识,并有机会就少数科目开展深入研究;学会做事——不仅要掌握职业技能,还要具备处理各种情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会做人——培养个性,能够在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和个人责任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学会共存——加深对于他人的理解,认识相互依存的道理。


5. 复杂世界中的教育决策


报告谈到了教育的决策问题,认为教育决策需要应对目前的复杂问题。


    认识和应对正规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差距;

    在跨越边界、职业和学习空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世界里,承认和认证学习;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反思公民素质教育;

    教育政策更多地关注知识以及创造、获取、获得、认证和使用知识的方式;

    重新思考组织教育的基本规范原则,特别是以教育为公益的原则;

    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从而为协调学习的目的和组织方式提供一种实用的方法,作为不断变化世界中的社会集体努力。


6. 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学习和在家庭之外实现社会化的第一步,是社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以及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讨论及辩论的方式来学习;

    虽然传统高校模式面临“移动学习”和“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等的挑战,但它们并不会消亡实体高校教育。

    某些人起初预测,教师职业注定会逐步消亡。这些人称,新的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教师,实现更广泛的知识传播,提高可获得性,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机会急速扩张的同时节约资金和资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预测已不再令人信服:所有国家必须仍将有效的教学职业视为本国教育政策的优先事项。

  

  最后,我简单做一个结语:通过这两个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创新既要勇于突破又要善于借鉴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失误与失败;在反思中协调,在协调中前行。我们介绍的两个事件中,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理念,也有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教育理念体现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教育创新不是简单的传统教育方式的改变,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的教育创造。理念的变革是教育创新的基础。

(文章原载于《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8期)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解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教微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未来教育家|陶西平: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与《反思教育》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