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即
关注我们
随着新版《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即将面世,“完整儿童”课程研发团队设立了课程实验园,针对新版《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的实施,进行新一轮的研修工作。
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了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操作材料的使用正是符合了指南评估的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学习的过程,以评促建,使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研修活动中,实验园展示了小班 “ 春天的宝贝 ”、中班 “ 找芽苞苞 ”、大班 “ 天气预报 ”(原文请戳这里)三个活动。
本期推文,我们将还原中班活动 “ 找芽苞苞 ” 研修现场。更多研修活动将在后面几期推文中陆续更新,请持续关注!
研修热点: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形式
由于全国各地入春时间不同,教师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植物开始萌芽的时间段来进行户外探究活动。
● 在探究活动开展时,教师可根据天气和班级情况,提供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一同到户外寻找、观察各种芽苞苞,并利用与本活动配套的《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中的 “ 找芽苞苞 ” 操作页,为自己的发现做好观察记录。“ 找芽苞苞 ” 操作页,在幼儿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了支持作用,引发幼儿对不同芽苞苞形状、颜色、数量、状态等的关注,适当留白的设计给幼儿的思考和表征提供更多开放性,允许其记录更多与别人不一样的神奇发现。
-“ 找芽苞苞 ” 操作页-
在记录的过程中,师幼、幼幼之间会自发开展关于 “ 你找到了什么样的芽苞苞 ” “ 你在哪里找到的芽苞苞 ” “ 你记录了多少个芽苞苞 ” 等话题的分享和交流。教师可在现场组织随机讨论与分享活动,支持幼儿的表达,促成幼幼间的相互学习。幼儿也可将讨论的经验补充在自己的操作页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记录。这些都为之后的集体分享及教师梳理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讨论
在幼儿自主探究与记录的
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些什
么呢?
幼儿在寻找、观察芽苞苞的同时,教师除了常规地关注幼儿的探究情况、倾听幼儿的表达外,还需要拍摄芽苞苞和幼儿的合影以及芽苞苞的特写照片,这将为探究活动结束后的集体分享活动提供经验支持,从而让幼儿进行充分表达。
● 在幼儿确定了需要长期观察发芽情况的芽苞苞后,教师可提供丝带或麻绳,在这些芽苞苞周围做上标记,方便幼儿进行后续的持续观察。除了集体形式的户外长期的观察探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利用其它生活环节,如入园较早时,先去户外看一看这些芽苞苞的变化,或利用餐后户外散步环节,将点点滴滴的发现记录下来。
-观察芽苞苞-
● 分享活动开始前,教师需先将探究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幼儿与芽苞苞的合影及芽苞苞特写照片分类,选择典型的5-6张芽苞苞照片进行展示。在分享活动中,邀请照片中找到相应芽苞苞的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发现:
“ 我找到绿色的芽苞苞,尖尖的,是在树上找到的。”
“ 我找到粉色的芽苞苞,圆圆的,它是花的芽苞苞。”
“ 我找到的芽苞苞是红色的,是短短的叶子包起来的,长在树丫上。”
……
正是因为进行了充分探究,并完成了 “ 找芽苞苞 ” 操作页的观察记录,幼儿才呈现出强烈的表达欲,且表达条理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更彰显个性。
-梳理各种各样的芽苞苞-
● 集体分享后,教师可根据现场拍摄的照片,引导幼儿比较几组芽苞苞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芽苞苞的差异,梳理了幼儿关于芽苞苞外形特征的已有经验:芽苞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尖有的圆,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它们生长的位置和数量也不相同。
-比较芽苞苞的差异-
研修热点: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项目化
推进的可能性
那么,芽苞苞长大之后会是什么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将引发幼儿对植物芽苞苞进行更深的思考和探究。当幼儿继续对在探究活动时被标记的芽苞苞进行长期的观察,并在《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中的可扫描记录纸上完成自主记录时,教师可以文字形式帮忙记录幼儿的发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为幼儿作品配上相应阶段的芽苞苞照片。
观察一段时间后,教师可组织幼儿根据芽苞苞的变化情况,再次通过集体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新发现,以及不断产生的 “ 问号 ” :
“为什么绿色的芽苞苞长开后颜色变深了?”
“为什么不同的芽苞苞,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
“原来芽苞苞长大了会变成树!”
“为什么有些芽苞苞没长大就死了?”
“芽苞苞是什么味道的?可以吃吗?”
“可能味道还不错呢,看到有些小鸟、小虫子就喜欢吃芽苞苞。”
“不能吃,也许有些芽苞苞是有毒的呢?”
……
在这样不断的观察记录、反思以及适时的分享活动中,幼儿的认知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教师可引发幼儿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幼儿所需的物质支持,比如提供尺子方便幼儿每天测量芽苞苞的大小;提供树枝和超轻粘土,鼓励感兴趣的幼儿制作表现不同时期芽苞苞大小模型,在活动区进行展示。
研修热点:
幼儿园的自然资源不足
怎么办?
大自然拥有神奇的魔力,给幼儿提供了天然的学习环境。幼儿在亲近自然时,能够全面调动各种感官,感受、认知、领悟自然的奥妙,从中获得丰富的成长经验。
本活动需要幼儿在大自然中探究各种芽苞苞,幼儿接触到的自然资源越丰富,他的观察感受也会越细腻深刻,参与感和表达欲也会越旺盛。
如果幼儿园的自然资源不足,教师可通过环境改造,建立班级自然角、小菜园等,种植土豆、大蒜等易存活的植物,也可鼓励幼儿将家里的植物带到幼儿园来照顾,丰富自然角的植物类型。教师还可以打通家园渠道,号召家长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发现和探索更多的芽苞苞,以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研修现场】往期推荐
大班下 “天气预报”
扫码关注 | 波比幼学苑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完整儿童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