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播与预防
5月正值春夏之交,伴随气温升高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尤其要警惕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一种病毒性感染。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专家表示,该疾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每年5到7月为高峰期,须高度警惕重症病例。手足口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龄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由于手足口病症状较轻,大部分病例一周就可以痊愈,但有少数患者(特别是3岁以下患儿)若没有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可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疾控专家和手足口病专家组成员提醒家长和托幼机构,正确认识、科学防范,手足口病也可轻松应对。
人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幼儿多发,小于3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
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幼儿园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并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
6.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8.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
1.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2.让小孩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3.要给小孩勤洗澡勤换衣,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经常暴晒小孩的玩具、被褥和衣服。
4.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从而降低机体抵抗力。
6.幼儿患手足口病后,家长要留在家中陪护幼儿,定时测量体温,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病情的发展,如发热或精神不佳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但却是可防可控的,目前,手足口病疫苗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上市。手足口病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专家介绍说,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目前已知可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据了解,近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EV71灭活疫苗已成功上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的EV71灭活疫苗在上市前进行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预防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可以达到97.3%,预防由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0%。EV71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5岁儿童,免疫程序为2剂次,中间需要间隔1个月。目前手足口病疫苗属于“二类疫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