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
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会熟练使用绳结积木
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奕彤
能熟练使用绳结积木
善于团队合作
会用图画形式
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霖赟
能熟练使用绳结积木
游戏时会提出不一样的创意
鑫宇
有一定的建构基础
是绳结积木的“忠粉”
在团队中愿意听取
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晟昀
在项目活动中
是一个观察能力
很细致的孩子
文玥
善于用绘画的方式
进行记录
圣哲
有一定的建构基础
团队合作中会提出
很多不一样的建议
颢霖
善于用图画进行记录
颢霖:“我妈妈带我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住过蒙古包,蒙古包圆圆鼓鼓的,像个大包子一样。”
晟昀:“我去云南旅游的时候看过一种房子,楼下面有好几根柱子,房子在柱子上面。”
小溪:“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过像蘑菇一样的房子,房子顶上像伞一样。”
……
在谈话过程中,小朋友对各种不同的民族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些房子到底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我们能不能也在班级里建造一个有趣的房子呢?
于是,建构一座民族特色房屋的计划诞生了。
在幼儿的谈话过程中,老师统计了幼儿想建构的民族建筑有:
蒙古族的蒙古包、傣族的竹楼、云南哈尼族的蘑菇房。
蒙古族
蒙古包
小朋友提议:我们来投票吧,哪个票数多我们就建构哪个民族建筑。
经过投票,小朋友们决定建构蒙古包。
建构前,我们通过图片分享,让小朋友对蒙古包有了初步的了解。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它拥有圆形的尖顶,顶上和四周以厚毡覆盖。
建构区:根据幼儿的兴趣将建构区分为两个部分:室内建构和户外建构,其中室内建构是利用教室里的清水积木进行建构各种建筑(如图1);户外建构是利用绳结积木建构蒙古包(如图2)。
语言区:根据主题下的线索在图书区提供关于蒙古包的绘本,同时让幼儿设计关于蒙古包的书签。
美工区:根据幼儿的兴趣在美工区开展给蒙古包设计漂亮的图案活动,和设计蒙古服饰。
科学区:因为陀螺与蒙古包的外形很像,所以我们开展了新的探索游戏:陀螺秘密多。
小朋友了解了蒙古包的内部结构,发现蒙古包中用来支撑房子的材料特别像我们中班接触过的STEAM建构绳结积木,大家一致选择了绳结积木作为建构蒙古包的材料。
小溪主动要求做组长,安排组员分工合作。
小溪:“蒙古包就像房子一样,我们可以像建构房子一样建构蒙古包。”
奕彤:“那我们怎么搭呢?”
小溪:“你先搭三个正方形,然后把正方形连在一起。”
说干就干,孩子们把房子的四周做了出来。
奕彤:“房顶也要做的,用三角形就行了。”
小朋友一起合作将房顶三角形连接起来,在他们的努力下,蒙古包的轮廓初见雏形。
一个正方形蒙古包建构好以后,颢霖:“我们搭的太小了,真正的蒙古包是很大的,而且人们可以进进出出的,我们这个不行。”
圣哲:“那我们再搭一个正方形,这样就可以变得更大一点了。把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就更大了。”
大家在原有的正方形蒙古包基础上连接出了另一个正方形。
文玥:“这个还是是会倒呀,该怎么办呀?”
晟昀:“在每一个正方形中间加一个交叉的绳结积木,这样会更牢固。”
然后,小朋友们就开始根据提出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蒙古包容易倒的问题。
活动结束后,师幼对第一次的建构活动进行了探讨:
小溪:“图片上的蒙古包是圆的,但是我们搭的这个是长方形的。”
奕彤:“我们建构的蒙古包有点不稳固,是因为下面不平。”
师:那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呐?
霖赟:“我们可以多搭几条边,现在是四条边,我们可以搭六条边的。”
鑫宇:“在正方形边上多加几个三角形,这样更稳固。”
搭建正确的六边形底座、格子墙
根据第一次的经验,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建构。
师:上一次我们遗留下的问题有:
1. 蒙古包形状是圆形的,我们建构的是长方形的;
2. 蒙古包还不够稳固。
小溪:“我们可以在地上多搭几条,上次用了四根,这次我们可以用六根。”
小朋友们开始分工合作共同建构。他们先用六根绳结积木连接在一起,摆成六边形的样子,然后依次向上增加绳结积木,一部分小朋友围合,另外有一个小朋友扶着蒙古包的“墙”,合作完成了蒙古包四周的建构工作。
六条边上面的“墙”搭好以后,他们开始继续稳固“墙面”,在中间对角线的位置加上绳结积木的交叉,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能够稳固“墙”,如果没有人扶着,依然会软塌塌的倒下去。
师:”现在的蒙古包是和图纸上的设计是一样的吗?”
霖赟:“我觉得现在已经很像蒙古包了,这样挺好的了。”
他们又继续按照自己的“进度”继续进行下去,继续增加“三角形”来稳固各个边上的蒙古包的整体框架。
进入搭蒙古包顶的环节:
圣哲站在蒙古包里面,其他小朋友站在外面,每人负责一个边,把绳结积木连接成一个个三角形,将三角形连接在外围的绳结积木上之后递给圣哲,圣哲将它们扣在一起,在大家的合作下,蒙古包的顶完成了。
在继续完善自己建构好的蒙古包时,小朋友们发现蒙古包的顶总是会塌下来,圣哲立刻钻进了蒙古包里,用自己的头顶住塌下来的塔顶。
圣哲说:“这个顶会塌下来,我用头把它顶起来就好了。”
师:“那你要一直用头把它顶起来吗?”
小溪:“我们的蒙古包还没有搭好呐。”
在大家对这个会塌下来的塔顶一筹莫展的时候,小溪拿起来一根绳结积木:“我们可以用一根绳结积木一头扣在那里(指着塔顶中央),一头扣在这里(指向支撑绳结积木上),这样就可以变成三角形了,三角形是最稳固的。”
其他小朋友也觉得有道理,开始学习小溪的办法建构三角形固定塔顶。
固定塔顶完成之后,奕彤说:“小溪,这里有短的。”小溪:“你拿过来,我们可以把这个绿色的绑在顶上,用这个来固定。”小溪和奕彤拿着短的绳结积木在塔顶连接,霖赟说:“这就更像蒙古包了。”
霖赟、鑫宇、圣哲、晟昀一起来帮忙把绿色短绳结积木连接在塔顶上,在快要连接结束的时候,小朋友们发现塔顶塌下去了。霖赟:“哎呀,这个顶会塌下去。”其他小朋友也发现了,但是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还是继续连接绳扣。
等全部完成之后,大家一起来观察完成的蒙古包。
师:“你们觉得这个蒙古包怎么样?”
晟昀:“这个会掉而且会斜,这个会斜的话(双手拽了拽横着的绳结积木),这个就会掉(按下塔顶)。”
圣哲:“这个会掉下去(把塔顶按了下去,又提上来)。”
晟昀:“这个绿色的杆子肯定有重量啊!”
小溪:“那我们就把它拆掉吧。”
说着就带领其他小朋友把绿色短绳结拆下来了,结束了这一次的建构。
第二次建构结束以后,小朋友们在我们班的户外游戏记录本上记录了这一次建构中遇到的问题。
奕彤:今天建构的蒙古包房顶会塌下来,房顶太重了。
基于第二次建构出现的问题,绳结积木工程设计图诞生了:
颢霖:“蒙古包上面可以搭成三角形的样子,有尖尖的角,下面我画的这个三角形就是用来稳固的,这样蒙古包就不会倒了。”
第一层
小溪:“用这个短的把两根长的绳结积木连接在一起,这样有了一个小的三角形,更加稳固就不会歪了。”
搭好第一层之后,晟昀说:“那蒙古包的门在哪里呀?”圣哲说:“在鑫宇站的地方留门(在他的对面)。”蒙古包的门就此产生了。
第二层:增高“格子墙”
此时,霖赟在蒙古包外走了半圈,对大家说:“我们再往上砌一层吧,这样太矮了。”
大家开始砌新的一层,晟昀拿出一根绳结积木就开始连接第一层顶层的绳扣往上延伸,此时鑫宇说:“这个高度我们够不到呀。”
小溪:“那我们就用短的绳结搭,用这种(绿色短绳结)。”她安排鑫宇和圣哲将绿色短绳结搭在另一个边上。
第二层建构完成之后,奕彤说:“这个下面不像是六边形了,又要变成长方形了。”
小朋友们围着蒙古包一言不语,文玥、圣哲、鑫宇努力尝试拽着蒙古包的框架,希望能够把它拉回六边形,但是效果并不如他们所愿。
小溪直接钻了进去,直接拿起一根绳结在底部一根绳结中间位置扣起来,然后将另一头连接在底部相邻的绳结的底端上。然后试着拽了一下底部绳结,发现不会大幅度的晃动了。
于是她很高兴的和大家分享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像我这样,把底下搭一个三角形出来, 这个下面就不会晃了。”其他小朋友根据小溪的指示开始稳固地基。
第三层:屋顶
小朋友们开始建构蒙古包顶部,根据以往的经验,幼儿将第二层与屋顶衔接的绳结进行连接,依次将六根贯穿底部和顶部的支撑柱。
此时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构方式,圣哲和鑫宇连接的是上部预留支柱的顶部,而霖赟、文玥几个小朋友连接的是上部预留支柱的中间位置。
霖赟:“搭上面我们会够不着,搭下面我们可以够的着。”
文玥:“搭在下面的话,我们的头就会顶着,要蹲着了。”
最后大家讨论决定还是搭在上面,这样既符合小朋友们的身高可以够的着,进入蒙古包又不需要完全蹲着。
但是很快小朋友们就发现了与第二次建构遇到了一样的问题:蒙古包的顶会塌下去。
小朋友们开始尝试寻找解决办法,圣哲:“我们可以多连接几根绳结,形成三角形,这样最牢固了。”
小溪:“可以把这个绳结从顶上连到下面柱子上,这样就可以把它撑起来了(说着就开始演示如何连接顶部与下面支柱)”其他小朋友一看小溪的办法成功地把蒙古包顶撑起来了,也跟着用这种方法建构支撑顶部。
此时,蒙古包的雏形已经出来了,但是小朋友们随意的从任意洞里钻进或钻出,教师:“你们蒙古包这四周都是门吗?”
文玥:“当然不是啦,只有这里一个门。”
霖赟:“我们快把其他的洞都挡起来,只留下一个门进进出出。”
文玥拿了一根绿色短绳结将其中一个洞挡住,说:“这样就只能从一个门走了,不能从这里走”。
第四层:装饰蒙古包-马戏团的故事
蒙古包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好了,这时候霖赟提出了质疑:“蒙古包是有外面的布包着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呀。”
鑫宇说:“我们可以用伞一样的东西把顶上包起来。”
颢霖:“像伞的那个东西,有五颜六色的,放在蒙古包顶上一定很好看啊。”于是老师将彩虹伞拿了出来,罩在蒙古包上。
结果,刚盖上去,彩虹伞将整个蒙古包全部蒙起来了。
晟昀:“这个彩虹伞太长了,都看不到蒙古包了。”
颢霖:“可以在蒙古包里面搭一个柱子,高一点的,这样就可以把彩虹伞撑起来了。”
师:“那你们要建构多高的柱子呐?”
文玥:“那我们来量一量彩虹伞呗,量了就知道要搭多高了。”
此时小朋友们开始把彩虹伞铺在地上,圣哲拿了一根绳结来量,发现还差很多,鑫宇拿过来一个长绳结,把两根绳结接在一起量,还是没有到头,于是又拿了一根绳结比划起来。
圣哲:“这个多出来一截。”
师:“那具体需要多少根绳结呐?”
文玥:“一根,两根,还有一半,一共是两根半。”
圣哲和文玥把这个两根半绳结连接成一根长柱子,把长柱子放在蒙古包中间,但是这时的柱子还不稳,于是小朋友们继续延续前几次建构稳固蒙古包的经验,在顶上柱子连接三角形。
文玥钻到蒙古包里面,将中间柱子上连接一根绳结到边上的绳结上。
最终,蒙古包建构出来了。
小朋友们将彩虹伞罩在了蒙古包上,颢霖笑着说:“这个好像是马戏团呀。”
完成这个戏剧化的“马戏团蒙古包”之后,我们的第三次建构就结束了。
第三次建构结束以后,小朋友们在我们班的户外游戏记录本上记录了这一次建构中遇到的问题。
文玥:“这次建构的蒙古包中间有很多绳结积木,然后用彩虹伞铺在蒙古包上面,旁边画的这个圆的就是彩虹伞。”
在第三次建构的结果中,显然彩虹伞更适合于马戏团。
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另一种材料——帆布。
教师:“这是绳结积木里配套的材料,你们把这些材料拿出来试一试。”
小朋友们从箱子里拿出来帆布,他们对这个新材料很好奇,开始用帆布将蒙古包“包装”起来。
奕彤和圣哲拿着正方形的帆布准备挂在蒙古包第二层顶的位置。
但是在挂的时候,小溪:“这个挂不上去怎么办?”
文玥:“这里有好多绳扣可以用啊。”然后小朋友们就开始利用绳扣把帆布围在蒙古包上。蒙古包上层四周全部围合完成之后,小朋友们发现蒙古包门不见了,文玥掀起一块帆布说:“门在这里。”
搭好上面一层帆布之后,小朋友们开始搭下面一层,继续将正方形帆布连接上一块正方形帆布,这时,小朋友们发现了新的问题。
奕彤:“这个布落到地上了。”
小溪:“奕彤,你把这个布对折一下,然后扣起来,就好了。”奕彤听了小溪的建议将布对折起来绑。
小朋友们将蒙古包外围建构完成后,发现顶部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把顶撑起来。
颢霖:“用棍子把顶撑住,这样就不会塌下来了。”然后从幼儿园里找到了一根长棍子,把它撑在里面。
霖赟说:“我看的蒙古包图片上是有小国旗的,我们也可以插一个国旗。”他到教室里拿来一个小国旗插在蒙古包顶上。
就此,我们的蒙古包就搭好了。
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幼儿不仅学会了遇到困难自己去解决困难的方法,幼儿还学会了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历失败但是不气馁,坚持继续探索,不断优化设计图纸,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过程中积极的学习方式渗透到幼儿的领域学习中:科学、语言、社会、艺术。
“马戏团”这个故事告诉我:老师的介入时机不恰当,反而会给搭建项目造成了一些小小的困扰,但是也启发到了幼儿养成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老师从幼儿身上学到的更重要的是观察幼儿,同时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在这个过程中,近距离地观察幼儿,更好地分析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带来惊喜与成长的STEAM建构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除了本次使用到的绳结积木,还有各式各样的建构积木能够很好地满足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么好玩又百变的材料出自小康轩STEAM建构,了解更多材料详情,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想让您的孩子们也体验到STEAM建构的乐趣吗?点击“”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吧!
稿件来源:南京仙龙湾幼儿园 孟亚老师
排版 | 小荷
关键词直达精选内容·
户外游戏 | 沙水游戏 | 托育新品 | 科学探究
安全教育 | 艺术领域 | 感觉统合 | 数理逻辑
戳“”,了解更多幼教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