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c4MzM3OA==&mid=2247492390&idx=2&sn=401f7e31f947e974af9325492bff8be5
读书会
第六期
孟晨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是由学者弗伦斯·马顿(Ference 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oger Saljo)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浅层学习是学习者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学习过程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特点相比,深度学习强调的则是学习者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重视知识迁移的过程,深度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于深度学习的需求逐渐强烈,促使学校教育开始关注深度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深度学习在幼儿园区域游戏、自由游戏中的重要性和推动方法。
本书是在关注幼儿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探讨教师如何提问才能促进幼儿在不同的场景下,面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实现深度学习,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和提出创造性解决策略的能力。
——译者序
向幼儿提出高水平问题,对一线教师来说并非易事。不少教师反映,自己并不擅长向孩子问问题。他们在角色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为了介入而介入、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发问而发问的情况。这样不仅生硬、突兀,有时还适得其反,破坏了幼儿的游戏氛围和兴趣。那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什么样的问题才算得上高水平问题?为了提出高水平问题,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这样的高水平问题应该在什么时机提出?纵观国内已出版的学前教育领域的书籍,笔者很难寻觅到这样一本专为幼儿教师发问而准备的实践指导类用书。
——译者序
本书介绍了高水平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激发幼儿产生更高水平的思维的。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前三部分共十九章节,依次介绍了在教室里的活动区、一日常规的各个环节和在其他多种情境中教师提出高水平提问的技巧。每一章节都通过一则情景故事引出主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教师在该情境下如何向幼儿提出高水平问题,从而为幼儿搭建学习支架,促使幼儿深度思考和探究,最终创造性解决问题。第四部分将本书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呈现出丰富的提问案例,为教师和家长的使用提供充足的资源。
-
知道——回忆事实或其他信息;
-
领会——简单地理解;
-
应用——做出推断或将信息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
分析——将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并理解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
综合——将各个要素有意义地组合到一起;
-
评价——判断某事的价值。
在进行高水平的提问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哪些是高水平问题?哪些不是?高水平的问题是怎样支持儿童思考的?对此,书中也有说明。一个高水平的问题绝不是用“是(有)”或者“不是(没有)”就能回答的问题,其答案也绝非显而易见的,更不是只有唯一的答案。(P6)封闭式的问题不能给幼儿提供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高水平问题总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幼儿需要运用所学所知来回答问题,而不是回忆死记硬背的信息;高水平的问题能鼓励幼儿拓展思维和看待问题的视角;高水平的问题与幼儿个体的年龄和发展阶段相适宜。(P7)
(2)如何掌握提问的技巧?
-
准备好要提的问题,考虑一下幼儿所处的发展水平。幼儿有足够的词汇来描述日落的场景吗? -
考虑幼儿的经验知识。他们知道什么是恐龙吗?他们去过比萨店吗? -
以“我想知道……”或“你注意到什么……”的句式对幼儿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打开了幼儿深入思考和观察的大门。 -
不要惧怕使用“高端大气”的词汇,如编舞、小发明、垂直的、种族隔离、记录、反思、配饰、摩天大楼、鸟类学家等。幼儿会通过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他们的词汇量会得到飙升! -
确保留足等待时间,让幼儿理解你的问题并思考、回答。至少留出两到三秒钟的时间,但是时间长度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灵活变化。 -
在幼儿做出回答后,再提一个问题或者进行评论。比如,“我们还可以加上什么”或者“再多说点吧”。 -
向幼儿发出提问后,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回答。使用积极聆听的策略:眼神接触、鼓励幼儿分享想法、重述或概述幼儿的表述。
(3)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