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托育给家长“减负”
○
去年,为解决0-3岁婴幼儿家长的托育“难题”,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托育服务“1+2”文件(《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建立“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除公办幼儿园的托班外,民办幼儿园的托班、社会力量取得资质后开办的托育机构,都给家长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上海也正推动托幼一体化和普惠性托育服务,在供给结构上想办法,给年轻父母“减负”。比如,今年新增50多个托育点,大部分依托公办幼儿园开设,收费标准参照公办幼儿园保育费标准,少量托育点虽依托民办开设,但政府街道也作了积极引导,收费大致可控制在每月3000元/人左右。据透露,50多个托育点新增完成后,全市收费低于3000元的托育机构占比有望上升到50%。
“入园难”变“入好园”
○
解决“0-3岁入托”是近年政府推动的民生工程,以普及普惠为原则的3至6岁学前教育,目前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孩子的发展,很多第一次都是在幼儿园发生的。”静安区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园长郑惠萍感慨道,从教45年,她见证了上海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入园难’解决了,‘入好园’成为新的话题。”
郑惠萍说,学前教育正从知识化向智慧化“转型”,这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有了更高要求。七八年前,芷江中路幼儿园在郑惠萍带领下,首创“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低结构活动”,老师们会用矿泉水瓶、纸盒乃至排风扇出气管等日常用品,创造出让孩子迷恋的玩具世界。这一研究还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芷江园的成果只是上海幼教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这几年,上海市教委正从抓内涵提升,解决“保教有质量”问题。目前,全市幼儿园普遍形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游戏、学习、生活、运动“四位一体”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一级及以上优质幼儿园占41%,公办幼儿园已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完成国家目标。
科学育儿走进千家万户
○
走进皋兰路24号,醒目的早期养育“指南”,吸引来访者目光。现如今这里已是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其前身是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15年来一直致力于0-6岁婴幼儿家庭及幼儿园教师普及科学育儿指导。市教委信息中心学前教育信息部副主任、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茅红美正是中心的“元老”兼领头人。“对0-3岁婴幼儿养育来说,应以家庭为主,养教融合最合适。”茅红美说,上海一直较重视0-3岁孩子的“教养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就推出“亲子园”项目,利用周末幼儿园闲置资源,为家长提供公益服务。市教委在2002年前后开始在7个试点区设立早教指导中心,和高校、医院合作,系统化、规模化地为家长提供早期教育指导。
如今,上海已构建起面向3岁以下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成立市区两级早教指导中心,全市近900个早教指导点覆盖所有街镇。2013年11月起,实事项目“育儿周周看”手机报开始推送,有100多万上海家长免费获得每月一次的育儿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