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什么是“活教育”吗?
你想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吗?
你想知道“活教材”在哪里吗?
你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吗?
你想知道“活泼泼”的儿童的样子吗?
欢迎收看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五集),在这里,你不仅能找到答案,还能有科学育儿的更多收获。
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
播出时间:6月1日~5日
每晚20:40 播出
重庆卫视《中国故事》
播出时间:5月30日~6月3日
每天早上7:30左右播出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
播出时间:5月30日~6月3日
每晚20:15 播出
江西教育电视台
播出时间:6月1日~5日
每晚20:41播出
宁夏教育台
播出时间:6月1日~5日
每晚18:20播出
亲爱的大盆友们:
20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为您送上一份“厚礼”-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该片以陈鹤琴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为脉络,万里追溯陈鹤琴生前生活、工作的轨迹,在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福建、河南、云南、江西、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美国重点拍摄并收集陈鹤琴生前的影像资料、文献档案,采访陈鹤琴研究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陈鹤琴的亲属、幼教一线的园丁、幼童家长,回眸陈鹤琴一生的教育成就,全面解读陈鹤琴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完整、系统地记录陈鹤琴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幼教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历程,披露中国幼教史上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关照当下幼儿教育现状,凸显陈鹤琴作为伟大的儿童教育家、中国幼教之父在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等机构联合摄制。全片共分五集,每集32分钟。第一集“认识儿童”;第二集“学做父母”;第三集“生活课程”;第四集“自主游戏”;第五集“活的教育”。
正如陈鹤琴所言:“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愿您能在大师的指引下理解、读懂孩子,给孩子最长情温暖的爱与陪伴,给予他们最快乐的童年!愿每个孩子都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祝孩子们节日快乐!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他开创并构建了中国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幼稚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奠定了中国幼教事业的基础。
青年陈鹤琴
1923年的春天,陈鹤琴在自家客厅中创办了鼓楼幼稚园,并亲自任园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他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在鼓楼幼稚园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既重视借鉴西方教育的有益经验,又反对盲目照搬照抄,从国情出发,在鼓楼幼稚园这块试验园田里,努力创建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教育体系。
鼓楼幼稚园大门
陈鹤琴与孩子们在自家住宅前
现在的陈鹤琴故居
孩子们在游戏
陈鹤琴有三大计划: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他认为,要使幼稚园教育中国化、科学化,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入手。他在张宗麟、甘梦丹、屠哲梅、钟昭华、周淑钟等人的协助下,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田,开创性地提出了“单元教学”这种中心制的课程组织形式,强调以游戏式、小团体式的方式学习,由此开启了中国第一次幼儿园课程改革之门。
左起:陈鹤琴、屠哲梅和张宗麟
孩子们在户外写生
孩子们在搭建木屋
陈鹤琴设计的摇船玩具
1925年的新园舍
1928年,陈鹤琴受大学院之聘,以鼓楼幼稚园的实验成果为蓝本,起草《全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这部标准包括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于1932年正式颁布实施。
陈鹤琴在鼓楼幼稚园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时代需要、符合民族精神的“活教育”理论体系,这是其留美归国后将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学者通过改革创新与长期的教育实践提出的第一套系统性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是“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倡导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儿童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其核心主张是“一切为儿童”。
孩子们在观察小动物
野外采茶
在园舍后捉蝌蚪
让我们
追随大师的足迹,
了解儿童,
热爱儿童,
“一切为儿童”!
长按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