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江苏省纪委、省监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共同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拉开了我省专项治理工作的大幕。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问题,经过数月努力,我省专项治理工作成绩显著,不仅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根本扭转,中小学课后服务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也从源头上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还百姓良好的育人生态。
日前,记者来到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山西路校区。此时已经过了下午放学时间,但校园里却格外热闹。著名雷达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义正在给孩子们上科普课;木工创客教室里,一名教师正在指导孩子们制作七巧板;操场上,篮球社团的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练习运球……据了解,赤壁路小学的课后服务覆盖一至六年级,包括围棋、植物科学探究、电脑绘画、书法、绘本阅读、机器人、合唱等几十门课程。
该校开展课后服务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放学后的校园已是常态
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是江苏推进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一项纵深改革。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扎根江苏的生动实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2018年10月,针对专项治理报告,省委书记娄勤俭批示——“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坚决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我省专项治理工作的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明显,引起全国同行的普遍关注。
以百姓心为心,打响民生主动战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并于当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也被列入2018年江苏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在当年6月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上,娄勤俭强调指出:“教育事业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要切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问题,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推进教育改革。”
2018年10月15日,省纪委、省监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共同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10天后,省政府召开动员部署会,强调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是当年第四季度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务必以民心为导向,打好主动战。
《实施方案》强调“八个一律”,如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非法校外培训机构,一律停业整顿;对“超标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的校外培训机构,一律吊销办学许可证;对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一律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堪称“史上最严”。
《实施方案》列出了时间表:
2018年10月20日前公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资质;
11月15日前完成自查自纠;
12月15日前完成综合执法;
12月31日前完成专项督查公布黑白名单,并强调所有工作必须“聚焦重点、集中攻坚、标本兼治、内外兼修、系统谋划、压茬推进”。
为此,我省建立了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宣传、教育、工商、民政、人社、公安、安监、法制、消防等部门共同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严格履行职责,教育部门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协调。
2018年11月底,省教育厅组织全省80多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签署《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一周内,教师签字率达99.98%。所有承诺书均张贴于学校醒目位置,接受家长监督。与教师管理系统贯通的“江苏省师德师风监管平台”也一并开通,所有教师的承诺书都上传入库,跟踪问效。
强有力的措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据统计,我省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共摸排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7291家。截至2018年12月31日,原合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892家,经整改规范后增加合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73家,共计3165家;589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经规范转营为非学科类培训,全省从事音体美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16865家增至22757家。同时,对消防不合格、教师无资格、无证无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依法取缔5405家。
以百姓虑为虑,打赢治理攻坚战
家长对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呼吁由来已久,但解决这一难题却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外培训机构涉及教育、工商、民政、人社、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头绪多,工作开展难度大。我省创造性将此项工作交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牵头落实,省纪委省监委纪律保障,这一创举解决了很多“老大难”问题,确保了专项治理的“硬度”与“质感”,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方案》出台后不久,省教育厅会同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同制定了《专项治理重点推进项目责任清单》,清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7个推进项目构成专项治理“路线图”,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指引。
“首先是‘舆论引导’,通过新闻宣传和理念引领,传播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其次,通过三项举措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包括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编制联合执法操作指南、开展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活动;
最后,通过三项举措提供保障,包括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推进阳光食堂平台建设、研制保障教师待遇政策。”
省纪委省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项目都明确了省教育厅落实部门责任人、厅领导责任人及推进时序,并配备了相应的纪检监察组督办人,开展“嵌入式”监督。
这种“嵌入式”监督,在此次专项治理中被广泛运用。它意味着省、市、县三级派驻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专项治理工作,组员们“嵌入”一线,精准把握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处、关键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推动解决问题,构建了“全省一盘棋”的完整网络。
在省级层面,2018年12月7日,驻省教育厅、驻省发改委、驻省公安厅、驻省民政厅、驻省司法厅、驻省财政厅、驻省人社厅、驻省应急厅、驻省市场监管局等9家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省消防总队纪委书记召开“专项治理工作监督部门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专项治理重点监督任务清单》,督促相关部门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处室和具体措施,压实条线责任。
同时,各设区市派驻纪检监察组高悬问责利剑,及时跟踪各地专项治理进展情况,连续7周汇总上报《全省教育领域专项治理情况周报表》共182份,保证了省纪委省监委对专项治理工作的宏观把控和微观研判。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派驻纪检监察组层层压实,深入一线参与联合执法监督整治416人次,直接参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2393个、学校103所;会同驻在部门加大专项治理信访举报查核力度,共受理443件、办结359件。
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监督网络下,各地创新实践,亮招频出。苏州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15名来自不同联席单位的同志集中办公,按照“一人对一区”要求,多次开展“浸入式”督查。徐州探索“党建+”治理模式,成立市委教育工委民办学校党委,批准建成民办教育机构党支部30家,向校外培训机构委派152名党建指导员,以党建带动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扬州所辖县(市、区)均设立监管银行,培训机构在监管银行交纳注册资金和风险准备金,相关部门通过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对校外培训机构学杂费使用进行监管。
“整治的目的在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蒋卓庆说,“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将此次专项治理的开展作为改革原动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百姓充分感受到教育作为第一民生的获得感。”
以百姓需为需,打实服务持久战
“孩子放学后去哪儿?”这是家长们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过程中问得最多的问题。2018年12月18日,《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应运而生。《指导意见》要求全省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服务时间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结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下午6点。对于课后服务费用问题,《指导意见》指出:可采用政府财政补助和学生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
这一举措迅速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暖心剂”,缓解了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全国共有172家在册媒体、800多个微信微博号刊发相关信息6416条。“真正是民生之策!”“希望尽快落实!”“暖心,让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在留言区,网友纷纷点赞。
开展课后服务,师资和服务项目是关键。省教育厅坚持科教融合、体教融合,协调省级科协、体育等部门组织院士、专家、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和社会指导员,将24个优质体育类项目和133个科技类项目由政府买单,入校试点。
2019年寒假期间,省教育厅与“江苏有线”合作推出“江苏名师空中课堂(电视端)”。这是我省首个省级层面的“互联网+教育”绿色服务平台,通过点播直播相结合、线上线下互动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辅导需求。“名师空中课堂”覆盖全省2200万电视用户,即便是最偏远乡村的留守儿童,也能通过电视机,与省内名师面对面交流解惑。
省教育厅直属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也在寒假期间推出了“乐慧在线· 活力寒假”微信学习平台,全省近70万名中小学生在线注册学习。
仪征全市性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自2019年元旦后正式实施。该市23000多名小学生中,有19000多名报名参加学校课后服务,占比83.1%。
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统筹全市名优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精品微课资源、在线互动问答、网络课程直播、在线学习行为分析4大类服务。2019年,中心将实现全市4市6区150万师生和280万家长全覆盖。
“去年专项治理的重点是校外培训机构,今年将在继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成效的同时,将治理重点从校外转向校内,开展规范办学集中整治。”2月26日,2019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作出了重要部署。
在采访中,许多学生家长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加强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不能走过场、一阵风,需要常抓不懈,还百姓一个良好的育人生态,建设属于江苏教育的“绿水青山”。
详细报道请见2019年4月3日《江苏教育报》
作者:孙其华 潘玉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亲子 一 柿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