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将会逐步增多。面对同胞冲突,父母通常会直接干预,告诉头生子女“你是哥哥/姐姐,要让妹妹/弟弟”,这会让孩子失去处理冲突的机会,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鉴于此,我们应该摒弃以上做法,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方式来处理二孩冲突。
“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妹妹(弟弟)”的影响
第一,让孩子丧失处理冲突和学习的机会。冲突是一种人际互动的方式。儿童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能够积累社会交往经验,能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想法,有利于其同理心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及规则意识的提高。如果父母过多干预,且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那么无疑会让孩子失去处理冲突和学习的机会。
第二,影响同胞关系的和谐发展。对年长的孩子来说,父母用“让”的处理方式,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从而对弟弟妹妹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三,不利于头生子女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与保持。在处理冲突中,父母对年长孩子需求上的忽视、对其发出信息的不敏感以及从言语和语气中透露出责备的意思,都会影响其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妈妈之前常会告诉孩子们要爱护玩具,不能随便摔。哥哥就是听妈妈的话,才不让妹妹碰汽车模型,但是妈妈并没有了解哥哥的想法,一上来就责备哥哥,使其对妈妈的安全依恋关系受到破坏。对外界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感可能会给孩子后续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第四,给小的孩子带来误导,不利于其发展。对年幼儿童来说,父母提供的保护伞,模糊了其行为的边界,会让儿童缺乏自我控制。对于13个月的幼儿来说,喜欢摔东西也是正常,但是可以引导孩子慢慢明白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的一些影响。
预防和解决同胞冲突
同胞冲突可分为资源需求冲、认知冲突、行为冲突以及个性冲突。幼儿不仅对于物品、空间有需求,同时更有情感需求。当第二个孩子呱呱坠地,家人的精力都放在新生宝宝身上,对头生子女的关注不同程度地减少。若头生子女觉得弟弟或妹妹的出生是一件有压力、有竞争的事情,则同胞之间的冲突会增多。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决定了头生儿童是否会觉得弟弟妹妹的出生是一件严重的压力事件。新生儿出生后,如果母亲仍旧能回应较大孩子的需求,并帮助他理解弟弟妹妹的感受,手足间的激烈的竞争可能性就会减少。父母可以通过睡前故事表达对孩子的爱不会减少,也可以与孩子共读有关同胞的绘本。父母通过绘本能够了解到不同出生顺序孩子的感受,同时对于头生幼儿来说也是缓减心中情绪情感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姐姐或哥哥的过程。邀请头生子女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中,比如给弟弟妹妹准备衣服、尝试给弟弟妹妹喂饭等都能够让其获得参与感,确立存在感。有两个孩子的家长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头生子和正在开始呀呀学语的次生子时,可能会偏爱后者,这会直接造成孩子间关系的不平衡,造成冲突。父母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影响,去除偏好,创设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减少同胞冲突。
对于同胞冲突,有一些孩子能够自己处理,另外一些孩子不能处理,或者当冲突涉及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时,则需要家长进行干预。冲突往往伴随着较为强烈的情绪体验,对处于情绪中的孩子,父母需要理解,并慢慢帮助他们平静下来,进而引导孩子一起解决冲突。
第一,弄清冲突的根源。父母要给予孩子耐心与时间帮助他们寻找问题根源,这是孩子学习解决冲突的一个过程。
第二,表达需求与愿望。姐姐和妹妹为一个橘子争吵,她们要用橘子做什么呢?一个想喝橘子汁,另一个想用橘子做蛋糕。当双方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争执便可以放下,从而寻求解决之道。
第三,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通常一开始想出解决办法是困难的,父母提供一些建议,“我们可以……”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支持,而不是强迫、命令,同时父母可鼓励孩子们想出一些有创意的点子。
第四,达成共识。在不止一种方法面前,孩子们需要选择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并开始执行。
第五,总结经验。不仅孩子们可以从父母干预的过程中学习解决冲突的经验,父母也可以总结怎样避免孩子再次发生类似冲突的方法。
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会慢慢学会怎么解决同胞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而同胞冲突的良好解决能够让孩子享受亲密无间的同胞之情。
早期教育亲子∣一个有爱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