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北京伊顿家长大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g5MDYwMw==&mid=2650097696&idx=1&sn=3a9a69570834bc270dc5e4f0d68ca252
尽管近些年国内出台了不少政策,甚至有特设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但超前学习的现象仍层出不穷,很多学龄前、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早早接受了小学课程的灌输。
家长们主要担心的,无外乎:
担心别的孩子学了,自己孩子没学,会落后。
担心小学课程教得太快,孩子没学过跟不上。
那么,提前给孩子报校外辅导、购买各种AI课程,就真的能赢在起跑线上吗?
盲目背知识点刷题
小心孩子的思维固化
就拿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数学学科来说,适当的启蒙是没有错的。不难发现,进行过数学启蒙的孩子,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开始学科学习后也更容易进入状态。
然而,很多校外辅导培训机构,打着启蒙的幌子,走的却是灌输知识点、刷题的老套路。
比如,一道应用题原本是三年级的水平,机构却用刷题、背出题套路的方式教孩子如何解答,然后让家长看孩子解题是如此“神勇”,以为真的有效果,其实只是假象。
在这种“启蒙”下培养的孩子,可能刚上小学时表现不错,因为很多题他都见过。但是等年级升高、题目套路改变、难度加大,孩子可能就学不进去了,因为他的思维已经“固化”,已经做不到自主思考和举一反三。
而一些线上app,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且不说长期看这些app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视力,它们其实也没有教会孩子什么。
很多app的产品思路单纯是吸引孩子长时间使用,这就势必要加入大量的动画、关卡、积分等套路来圈住孩子。
一番折腾下来,孩子可能挺开心的,但是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提升,同时还养成了看电子产品的习惯,愉悦感来自于闯关打怪、以及家长对分数的肯定。
那么,今后再进入正式的学科学习,孩子难以正常分泌多巴胺,提不起兴趣,自然就学不进去了。
知识灌输再多
都不如有效的幼小衔接
回到焦虑的话题上,我们家长焦虑的点无非是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那么,我们与其灌输那么多不符合年龄的知识,为何不让孩子先了解一下小学是什么呢?
做好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
上了小学后,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完成:没有人提醒他喝水,没有人提醒他上厕所,没有人提醒他要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没有人提醒他还要按时完成作业……而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教出来的,而是经过幼儿园阶段的过渡、逐渐形成的习惯。
幼儿园老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能力发展来制定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在家庭环境中,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提升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阶段后,很考验孩子的自理能力。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
-
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父母的名字、电话、家庭住址。
-
孩子能说出学校名称,并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路线。
-
孩子能按照清单整理物品、书包;能自己使用铅笔刀削铅笔。
-
孩子能自己接水喝水、上厕所、系鞋带、穿脱衣服。
-
孩子会做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开关门、开关窗、叠衣服、擦桌子、摆放餐具、扫地等。
-
孩子遇到困难时知道开口求助,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
2、提升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需要通过老师的课上讲解来获取知识。因此,专注的倾听能力很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与专注力,比如,讲完故事后,问孩子其中一个细节,看孩子是否能回忆起来;或者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然后对孩子的复述进行点评,加深印象。
3、养成阅读习惯
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是指要求孩子认识多少拼音、认识多少汉字或字母,而是要养成习惯。我们家长喜欢给孩子买一些适龄的绘本,但是否读了、怎么读是个问题,有些绘本看过几次就放在一边落灰了。
事实上,学龄前的孩子,不必要求他们掌握多少知识点,而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我们家长可以每天晚上抽出10分钟的固定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读读绘本,这样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入小学阶段后也不会排斥书本学习。
4、养成团队合作意识
在学龄前阶段,我们家长悉心照看孩子的同时,也要适当放手,比如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营地活动,多和同龄的孩子接触。
在和同龄人的接触中,孩子的社交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同时也会学习如何应对冲突、解决问题、与人合作。因为进入小学之后,涉及到组队的活动会大大增加,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最后要和大家说的是:
幼小衔接除了要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的状态、养成良好习惯以外,最重要的是我们成年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做适合自己这个年龄的事情,而不是进行超前的、填鸭式的学习。
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他们最喜欢动手探索现实中的东西,那就让他们去玩吧!毕竟,如果连玩都不会,还能会什么呢?
欢迎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Etonkids伊顿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