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北京伊顿家长大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g5MDYwMw==&mid=2650060399&idx=1&sn=d75e8c8519a47a45e6d9bbac98da37f8
家庭教育的“5个NO”:
1.不要轻易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
2.不要急于求成
3.不要忽视亲子沟通
4.不要变成私人侦探
5.不要唠叨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陪伴他们最久、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任。作为孩子与这个社会连接的纽带,父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是否拥有自信,是否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是否具有爱的能力等。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们来总结家庭教育的一些雷区,看看作为家长的您有没有踩到过?
1
不要轻易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明明已经跟孩子说明每晚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经受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或大哭大闹,而一而再地延长看电视的时间。这样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是很多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因为家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自己制定的规则。这不仅对培养孩子诚信品德毫无帮助,反而会助长孩子任性、随意打破规则的性格特点。
那么家长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给孩子有限的自由是蒙台梭利博士一直倡导的观点。孩子们需要规则,更要学会遵守规则。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制定一个约束家庭成员的规则,对于已经制定出的规则,切不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而经常更改,否则这些规则在孩子的眼中只会变成“不平等条约”。
2
不要急于求成
给孩子报一个绘画班,我们恨不得孩子立刻就得变成画家。孩子上了几节英语课,我们恨不得孩子第二天就能像外国人一样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家长在现代这样一个快节奏、以结果为导向的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和功利性的比较。
但很少有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本身,最不该重视的就是结果。孩子的成长过程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急于求成,在儿童心智尚未发展到可以接受某种知识的时候就强制进行教育,不仅不能达到家长期待的效果,还可能为孩子将来的成长埋下隐患。家长应意识到教育的主体应该也必须是孩子,从内心接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3
不要忽视亲子沟通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呈现多元化。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很少有时间跟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有的家长甚至直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只在周末或下班的时候才见到孩子,跟孩子的交流更是有限;还有些家长基于孩子独立性的考虑,任孩子去发展,自己完全不插手,不动嘴,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更有甚者,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跟孩子沟通……以上种种,都是家长跟孩子没有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原因。
孩子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还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此时,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在方法上,沟通习惯的养成比沟通的内容更为重要。沟通,不需要很长时间,哪怕短短的5分钟,只要你每天的坚持,总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们的重视。家长只有通过沟通,用心去了解他们情感上的需要,才能给他们一个不孤单的快乐童年。
4
不要变成私人侦探
很多家长身兼多种角色,有些时候是“超人”,在孩子面前无所不能。有些时候又变成了“私人侦探”,对孩子各种打听和“盘问”。殊不知,这种盘问不仅会打碎孩子想与父母沟通的渴望,还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私人侦探”的背后是不信任,不尊重。而孩子天然的欲求则是希望获得独立、尊重还有信任,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很成熟。
家长与其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都做什么了啊?”“午饭吃什么了啊”“有没有跟人打架”之类让孩子感觉压力和不被信任的话,不如由你先给孩子讲述自己一天都做了些什么,这样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进来,让孩子感到平等和尊重的同时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所以,家长们,收起你的“盘问”吧,去掉“私人侦探”的角色,换之以尊重和信任,你将会跟孩子相处的更自然。
5
不要唠叨
同“盘问”一样,唠叨也是大多数家长的通病,但也几乎是让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点。当孩子由于失误而失败时,家长最容易触犯唠叨的“雷区”。当孩子在某方面的表现不合自己的要求,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想时时提醒时,就形成了唠叨的习惯。而家长经常唠叨,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专门和父母对着干,反而把事情做的更糟糕,与家长的关系也搞得很僵。
想改掉唠叨的习惯,家长应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唠叨。在安全前提下,让孩子去切身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或者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来代替冗长的唠叨。
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请关注Etonkids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