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教育”的三大表现
家长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分析各种原因,再下判断。而不要基于用书上的理论知识给孩子下定论。
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他分给每人一份,让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此外,小孩子间的争执多半是因为玩具,家长可以在家中教授一些实用的社交语言,例如,“我想要你的玩具,我们可以交换吗?你可以先玩我的。”
其实,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一定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他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涉。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能干涉和代替,要允许孩子自己探索。犯错误和失败,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或失败,而对孩子横加干涉。
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做事,发展自我责任感,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各种能力。
尊重孩子,不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父母对孩子的设计和规划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而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情走过了头,必然会产生反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健康地成长。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在一个快乐的时光里度过的,给孩子留一个美好的童年,比给孩子留在一个巨大的压力下变成超人的童年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