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倞浩和爸爸、奶奶在园内观察植物生长。
厦门晚报讯 (记者 林珊)“小时候,妈妈跟我说:‘一幼是好学校,你要好好学本事。’现在,我对儿子说:‘你在一幼,要努力向优秀的人学习。’”王倞浩的爸爸王森说。王倞浩是一幼大三班的孩子,奶奶和爸爸分别是一幼1964届、1990届毕业生。一家三代人,对一幼老师都充满感激之情,奶奶李东鸣还很幸运地找到了当年的音乐启蒙老师。
【留恋校园】
奶奶多上了一学期 爸爸怀念食堂的饭菜
王倞浩的奶奶李东鸣对一幼印象尤为深刻。她说,当年她在实验小学上一年级时,由于教室不够,所在的班级借用了一幼的教室。因此,她总觉得比别人多上了一学期的幼儿园。
王倞浩的爸爸王森则对一幼的餐饮念念不忘。王森说,他当时很爱喝幼儿园的“花菜鱼丸汤”,喝了两碗还不够,经常跟老师要第三碗。因为要午睡,老师总担心他吃太多会消化不了。他说,每次只要在幼儿园吃到喜欢的菜,回家就告诉妈妈,让她做一样的菜。
王森说,现在接送儿子时,都会看一下幼儿园贴出的“一周食谱”,发现有许多地方的口味,而且食谱都是按照专业的饮食搭配来安排的,很注重营养均衡。李东鸣有时会跟孙子开玩笑:“浩浩,你们幼儿园那么多好吃的,我也想吃。”王倞浩则会“教育”奶奶:“不行,那是给小朋友吃的。”
【难忘恩师】
因为老师爱上唱歌 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老师,我想问问以前教我的朱老师现在怎么样了?”李东鸣到一幼见到孙子的老师就问。她说,当年,朱老师多才多艺,经常教大家唱歌,还会演奏手风琴、踩脚踏琴。上课时,朱老师经常会说:“哪位孩子愿意起来为大家唱首歌呢?”每每这时,李东鸣就会举手。
“她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李东鸣说,正是因为朱老师,从上幼儿园起,她就喜欢唱歌。退休后,她加入了厦门市老战士合唱团,每周二、周五都会去排练,还经常参加演出。她说,因为爱唱歌,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所以很感谢朱老师。
“这个就是朱老师!”在一幼的一本纪念特刊里,李东鸣找到了朱老师的合照。得知朱老师现在一切安好,她很开心。她说,希望以后能组织一些幼儿园的同学一起去看望朱老师。
【感谢一幼】
引导孩子有方法
对待家长有耐心
王森还记得,刚进幼儿园时他是班长,放学要领路队,其他队伍都是沿路走,他偏偏带队斜着走。老师说,男孩子要去男厕所,他偏偏跑进女厕所。“我刚进幼儿园时很‘野’,但老师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引导我如何遵守规则。”他说。
相对于他的“野”,儿子王倞浩显得“乖”了许多。刚入园时不适应,他常常哭着不去幼儿园。李东鸣说,班级的陈老师和赖老师每天都会在门口迎接孩子,蹲下去拥抱王倞浩,安抚他。很快,王倞浩越来越喜欢幼儿园,还主动带动小朋友一起玩。
每天接孩子,李东鸣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表现,老师都会耐心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回家后,她会把这些建议告诉儿子、儿媳。她说,以前拍皮球,浩浩只拍一两下就不拍了,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和父母的督促下,现在浩浩可以连续拍50下,专注力提高了不少。
李东鸣说,一幼老师教学都很有方法,例如教幼儿握笔会循序渐进,从油画棒过渡到铅笔,从粗笔过渡到细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到大班时,老师还用心选择一些辅助性工具,帮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看到孩子如今握笔有模有样,李东鸣十分欣喜。她说:“从我自己到儿子,再到孙子,一幼的老师都很好,很感激他们。”
来源:厦门晚报
总园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公园北路1号
电 话:0592-2118830
分园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古楼路169号
电 话:0592-591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