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东
把握教育活动目标的适宜性
及其表述的规范性
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方案即“写教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常规性工作,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是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科学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和业务素养的基本体现。一般而言,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的科学与否,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适宜度,也有赖于表述形式上的规范。基于活动目标设计实际操作的现实,并有针对性地避免某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切实把握如下相关要点。
1.目标难易度要适宜幼儿发展水平避免过难或过易
目标作为对幼儿学习任务和活动要求的预先设定,在其实现的难易程度上必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实际和能力水平。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目标确定的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要求均是没有意义的。在大班教育活动中,“能够掌握系鞋带的方法”的目标明显要求过低,因为这是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的技能。而在小班活动中要求幼儿“体验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染纸的乐趣”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小班幼儿的活动尚未达到可以自主与同伴合作的程度。
2.目标框架要尽量适应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合理安排发展的不同维度
活动目标总是要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维度,并形成目标的整体框架。目标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借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也是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目前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一般地从认知、动作技能(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框架构想,以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而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某大班半日活动《快乐的中秋节》的目标:
1.了解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传统节日;——(认知)
2.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 ——(动作技能与情感)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情感)
幼儿对于一次相对独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经历,往往就是头脑认知、身体动作与心灵情感等身心发展因素的全面投入和整体体验的过程。一般而言,一次具体的教育活动需要尽可能从幼儿发展的多个维度来,全面而综合地考虑和确定活动的目标。即便不是综合性教育活动,而偏重于某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依然也需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等方面综合设计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即便是单个领域或单个学科的教育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在所属的领域或学科里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整体获得。例如,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上就是对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身心经验的整体推动。
3.目标涉及的学习内容要突出关键经验,避免面面俱到
在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的文本中,分条呈现的活动目标仅在条目数量上一般就是2—4条,而且需尽量简洁而明快。一次具体的教育不可能承载过多的发展目标,必需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关键经验和核心的学习任务。单就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目标不可能超出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经验获得的范围,但也绝不是幼儿在活动中一切可能的学习因素和发展经验的全部罗列。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乏的。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关键的活动经验,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教育意图和领域内容的侧重,以及拟展开的活动具体过程和环节等因素。
例如,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上简洁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
4.目标确定的发展任务要具体而有针对性,避免空泛笼统
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设计的目标也一定应当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笼统而空乏的活动目标既不能体现对于特定具体教育活动的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实现,同时也丧失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评判的参照价值。例如,某中班健康活动《白白的牙齿》的有一条目标:“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能坚持早晚刷牙”。很明显这个“习惯”的养成仅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是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也不可能实现。单就这条目标而言,宜调整为“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懂得早晚刷牙的好处”。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让路》有一目标:“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该目标缺乏对于该具体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又因语焉不详,把“仔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合并在一起而显生硬。基于该教育活动的实际过程,可以表述为“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并能较完整地表述出画面呈现的情节。”
5.目标表述的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幼儿的角度
活动目标的表述或者是从教育(教师)的角度,或者是从幼儿的角度,至于从哪个角度并无严格的限定。但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每个条目的目标表述应保持一致的角度为宜,这是保证目标设计在形式上整齐统一的需要。例如,中班音乐教育活动《尝葡萄》的目标是:
6.确保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避免在目标表述中出现“通过……”、“在……中”等诸如此类的句式,这些句式不是目标恰当的表述方式。实际上,这是把属于教育活动“手段”或“途径”的内容混合于活动目标中。如:“通过染纸活动,体验染纸的乐趣,表达同伴间的友爱”,“在观察、操作、品尝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述能力”。这些目标表述方式,虽然交代出了目标实现的具体背景或依托,有利于避免目标的空泛,但却是丧失了活动目标在逻辑上的纯粹性。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就是目标,而“活动过程”才是真正表现或呈现活动的手段、途径及情境的适宜平台。
7.目标条目之间要相对独立,避免彼此之间的意义重复
教育活动的目标一般是分条目而列述的,这既是为了地呈现目标内容的不同层次或维度,也是体现幼儿经验要点的清晰分布,而使人一目了然。分条列述的目标在其各自所呈现的事件及其意义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要避免意义上的交叉或重叠。
戳我试试
推荐阅读:
应彩云:幼升小,我们该做什么?
叶小红:对幼儿园“课程故事热”的解析与思考
王海英:让儿童成为反思性学习者
董旭花:自主游戏、自主学习与自主生活
虞永平:什么学习内容对幼儿有价值?
张永英:让过渡环节回归“过渡”
胡 华:我们要向儿童学习什么?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 -=||=-收藏赞 (0)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