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宋庆龄离开已经沦陷的上海,撤退到香港。
经过紧张的筹备,第二年的6月,保卫中国同盟(以下简称“保盟”)就在香港乾德道11号宋庆龄寓所正式成立了,她亲自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保盟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国际宣传,真实地介绍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面临的困难和急需的帮助;二是通过各种渠道筹募款物,为抗战提供物质支持。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在宋庆龄的领导下,“保盟”在香港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开展了义卖、义演以及“卡车满载运动”、“两万条毛毯运动”、“工业合作社运动”、“一碗饭运动”等十分活跃的募捐活动。其中捐款一项,仅在“保盟”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筹得了港币二十五万元。
1941年12月,日军即将占领香港。宋庆龄搭乘最后一架班机飞往重庆。在重庆,她重建保卫中国同盟,继续抗日救亡运动。但在香港度过的岁月却使她终生难忘。
1977年,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从香港为宋庆龄带来了一个信封。里面有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陈凡的一张名片和一封信:
此件为陈君葆先生所保存。彼近因年老迁居港外之离岛,清理旧物,将此件托我设法送还先生收存,借作纪念。现承王冶秋局长经港之便,烦为转呈,到希察收。专此敬颂宋庆龄先生安好!
陈凡顿首
一九七七年一月廿八日
于香港
信封中还有一件横二十一公分,直二十九公分,红丝线装成的册子。红色封面上是墨笔竖行书写的“保卫中国同盟捐册 第陆号”。翻开封面,在红纸上正楷书写的是一篇由宋庆龄署名的文章。全文如下:
捐册中宋庆龄的署名文章
我中华民族本其自力图存之目的,与破坏东亚和平之暴寇,浴血抗战,已逾四载。当此世界风云紧急之际,敌寇虽倡南进北侵之说,以淆惑世人观听,实则仍以解决侵华战争为第一要着。最近冀北湘北晋南粤南之侵扰,其显例也。我数百万忠勇卫国之将士,不惜重大牺牲,为保卫祖国,维护和平正义而战斗。其壮烈赴义之精神,固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徒以我国医药事业向极落后,救死扶伤,异常艰困,疫疠流行,难于遏止。况敌寇之侵略因愈近崩溃而愈益疯狂,友邦之捐助,亦以欧战紧张而不能集中。回顾我后方无数负伤将士与流离颠沛之难胞,引领待援急于燃眉。凡我急公好义之士,深望本已饥已溺之仁心,慷慨解囊,举手援助,则不仅濒于死亡之难胞得以昭苏,而抗战胜利,亦可获确实之保障。国家民族前途,实利赖之。
保卫中国同盟主席 宋庆龄
中华民国卅年拾月拾日
文末加盖了“保卫中国同盟”的长方形印章。捐册内文为六行红线竖格纸。折口上方印“福缘善庆”四字;下方为印刷厂的字号“广福兴”三字。内文共二十二页,未使用过。
陈君葆先生是香港大学教授。1941年2月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担任宣传工作,积极用各种办法推动抗日捐款。日军占领香港后,他忍辱负重,为香港保护了大量图书和文件。委托陈凡送回这个册子时,他已年近八旬。
陈君葆先生(左一)与家人
这件捐册十分珍贵,它是“保盟”在香港开展募捐活动现存的唯一一件实物。
节选自:《宋庆龄往事》
作者:何大章
编辑:办公室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