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其目标就是帮助幼儿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满足幼儿基本的生活需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将“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纳入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可见,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能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萌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直面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问题,以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为基本原则,以四步走为实施路径,探寻出了一条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新路子。

一、洞察真相,辨别需要

根据教育实践,笔者发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历五个步骤,即“感到”“知道”“做到”“重复”和“自觉”。“感到”主要是指情感态度层面上,幼儿愿意、接受;“知道”主要是指认知层面上,幼儿明白某一行为习惯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要怎么做;“做到”是指在行为层面上,幼儿掌握了动作要领;“重复”是指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要经过重复练习才能得以巩固;“自觉”是指幼儿的主动性,即幼儿无须他人提醒即可做到。

以一日活动中的洗手环节为例。如果幼儿不愿意洗手,说明其缺乏洗手的意愿,在“感到”这个步骤遇到了障碍;如果幼儿洗不干净手,其问题可能出现在“知道”和“做到”这两个步骤,即幼儿不明白洗手的方法,或动作要领掌握得不到位;如果幼儿洗手的动作还不够熟练或总要成人提醒,可能是缺少“重复”的练习或不够“自觉”。教师需要分析幼儿的外在行为,准确判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处于哪个阶段,找准幼儿的需要,才能提供适宜的指导。

笔者曾在某所幼儿园的大班周计划表中看到“学习七步洗手法”儿歌集体教学活动实录。教师反馈班级幼儿洗手马虎、草草了事,故利用儿歌帮助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我们与幼儿交流后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能非常流利地念出《七步洗手法》的歌词。显然,这些幼儿洗不干净手不在于不明白洗手的方法,不属于“知道”层面的问题,很可能是动作技能掌握不到位。一味地学习儿歌《七步洗手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一案例表明,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在“做到”层面有需要时,教师要探索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洗手的动作技能,明确方向,精准施策。

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与幼儿经常沟通交流,主动从幼儿的日常行为中寻找、发现问题,找到幼儿发展的需要,找到支持、帮助、指导幼儿成长的依据。

二、激发兴趣,诱发动机

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控能力弱,缺乏意志力,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动力往往依赖外部环境的刺激,容易受到新鲜、好玩的事情的吸引。因此,基于对幼儿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幼儿对生活习惯培养的兴趣、诱发内在动机尤为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过程中,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利用各种方法使幼儿愿意、乐意、主动参与。小班幼儿入园时间不长,充满好奇,教师可加入游戏的元素,创设温馨、有趣的环境,让幼儿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产生兴趣;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可以采取讲道理、对比遵守规则和破坏规则的结果等,引导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以一日生活中的进餐环节为例。幼儿存在挑食行为,教师可分享有关食品的有趣故事,让幼儿对食物产生美好的联想,或设立小厨房区域,让幼儿亲手制作、加工一些简单的食品,获得积极的体验,增进食欲。有些幼儿饭量小、吃饭慢,教师可采取少盛多添的方式,让幼儿在摄入少量食物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幼儿进餐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循序渐进地增加食物的分量,逐步提高幼儿的用餐速度。

兴趣影响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全过程,兴趣驱使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他律变为自律。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三、习得技能,知行合一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行为的养成依赖于对事物的认知,事物的认知又在行为中得以温习,这就是生活习惯培养中“知道”与“做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与行密不可分。这要求教师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幼儿知道怎么做,还要引导幼儿将认知落实到行为中,能做、会做,直至掌握相应的行为技能。

如何让幼儿知道怎么做?教师可通过组织观看视频或亲身示范等形式,帮助幼儿建立对行为的初步认知;将动作要领与朗朗上口的儿歌融合,便于幼儿记忆;利用行为步骤图分解动作要领,给予幼儿提示等。

如何让幼儿能做、会做?成人要相信幼儿,适度放手,给予幼儿充分锻炼的机会,对幼儿多以鼓励、肯定等正面引导为主,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过程,对不足之处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基于儿童视角,为幼儿的行动创设适宜的环境,避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干扰幼儿的行为。

以洗脸习惯培养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晨间谈话、集体教学活动等,让幼儿认识到脸部卫生清洁的重要性,提升生活认知。其次,教师可以将洗脸的动作要领编进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儿歌中,便于幼儿学习、记忆,同时及时引导幼儿学习洗脸的动作要领,通过动作示范、环境暗示、回放录像等方式,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牢固掌握洗脸的正确方法。再次,教师要为幼儿的洗脸活动创设便利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如毛巾架上的挂钩要与幼儿名字一一对应,方便幼儿自主取放毛巾;水龙头的间距要适宜,避免造成拥挤。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为幼儿自主培养良好的脸部清洁习惯提供支持,促使幼儿乐于实践,进一步习得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知与行并不是纯粹的先后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习惯养成的认知层面与行为层面彼此交融、共同促进。

四、重复练习,形成自觉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医学博士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在《心理控制术》中提出“21天法则”,即重复练习同一行为21天可初步形成习惯。这足以说明重复练习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重复练习同一行为必然枯燥乏味,这对意志力不足、自控能力弱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习惯养成路上的一大难点。如何破解难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在重复练习中形成行为自觉。

一是目标引领。每一种生活习惯的养成都要经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针对同一个习惯制订渐进性目标,引领幼儿小步递进、层层攻破,直至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穿衣活动中,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目标可从会拉拉链,向会扣扣子、会系鞋带等逐步递进,情感目标可从愿意、乐意逐步升级为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又在下一阶段目标的激励下产生新的愿望,重复练习的内驱力逐渐增强。

二是过程激励。以往,教师更多关注幼儿行为的结果,忽视幼儿的行为过程。在行为练习的初期,过度关注结果对幼儿否定、打击较大,很可能使幼儿重复练习的意愿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如使用“我看到你轻轻地关上了水龙头,很棒”“你上完厕所就冲水,这一点做得很好”等语言,促使幼儿获得坚持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愿望,这远比一味地评价做得对不对、好不好更有效。

三是教育一致性。教师对幼儿习惯养成的要求要一致。若一位教师认为每次洗手都很重要,另一位教师认为偶尔一两次洗手不认真也无关紧要,那么幼儿的心态就会产生摇摆。此外,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段对幼儿的要求不一,有时松,有时紧,也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最终松懈。因此,坚持教育观念的一致性,形成合力,为幼儿重复练习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生活方面的行为才能得以不断重复,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幼儿影响深远,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准确辨别,以激发兴趣一以贯之,注重知行合一、持之以恒,支持幼儿形成自觉。如此,幼儿将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

*原文刊发于《年轻人·幼师园地》2023年第2期。作者单位:株洲市天元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END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编辑丨彭羡予

推荐订刊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 幼师园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交流平台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四步走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