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的基本方式。它对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行为习惯、思考计划等各种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走班混龄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中,打破常态下的班级空间与人员,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全园游走,选择活动地点、内容、形式及伙伴,进行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的活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让幼儿园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串班,他们犹如进入大型游戏场,活动更加开放,资源更加共享,氛围更加轻松自由。他们在全园游走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相互约束;他们在全园游走的过程中熟悉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各个活动区域的位置、内容特色;他们在全园游走的过程中形成行为约定,协调游戏规则。教师则根据幼儿学习的需求不断地调整、优化活动环境与材料,进行有效支持。如此,幼儿在幼儿园生动成长,教师在幼儿园自主发展。
▍一、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统筹规划阶段、有序开展阶段、梳理提升阶段。
1.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包括时间规划、空间规划、人员规划、材料规划和流程规划等。
(1)时间规划
为了保证幼儿充足的区域活动时间与自主游戏的机会,我们调整了幼儿的一日作息时间,减少了高结构活动时间。一是将原来的两个教学活动调整为一个教学活动;二是将原来的统一开早餐、统一起床,调整为幼儿视个体情况自主完成;三是取消了园内晚餐,延迟下午点心时间,增加自主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
这样,幼儿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去探究各种材料的玩法、去串班或与同伴交流、研究。班级区域活动实现了“同层同龄走班”“同层混龄走班”“全园混龄走班”。
(2)空间规划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幼儿园活动区域的理想设置为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
我们和幼儿一起研讨商定:结合园本童年课程,合理利用幼儿园室内与室外活动空间,因地制宜,创设主题区域、主材区域、特色区域。
主题区域设在各班级教室内,是根据幼儿的需求,依据活动的主题、内容和目标,创设的相应的区域活动空间;主材区域设在各班级教室外,主要以一种或两种材料作为主要材料,投放一定的辅助材料,拓展幼儿的材料探究空间;特色区域设在幼儿园的公共场地,是根据当下热点创设的幼儿感兴趣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区域活动空间。
开展走班混龄区域活动时,每层楼的每个班级开放室内和室外两个活动区域。根据场地位置、条件等的不同,走廊等公共区域会被设置成不同的游戏活动区域。每层楼不出现相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区。为了让幼儿的游戏更有规划性和针对性,每层楼用不同的形状表示,每个区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教师在每周二填写好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示意图,幼儿可通过观看示意图,提前知晓本周走班混龄区域开放的游戏,并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游玩路线。
同时,我们还会在每层楼的不同空间里适当留白,供幼儿自主选用、布置,教师则根据幼儿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帮助。
(3)人员规划
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区域位置、教师站位相对稳定,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全园游走。
我们合理调动资源,充分调配全体保教和保育老师,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知晓、人人明确职责。老师的职责具体包括:固定点位,有效指导幼儿游戏;分析区域材料、预设游戏情况,做好前期筹备,支持幼儿探究;相关负责教师需提前到达区域,做好准备工作;每个楼层的巡视人员,整体观察区域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无安全隐患;巧用音乐,调控时间,准时播放师幼约定的表示“开始”和“结束”的音乐。
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的、自由的,同时也是有职责的:了解内容,做好计划,通过观看游戏视频、参观游戏区域、自我计划、同伴商讨等方式做好游戏计划;悉知位置,明确目标,提前了解各楼层游戏区域的颜色及形状的规律,有效游戏,减少盲目“游走”现象;巩固技能,体验成功,根据计划有针对性地练习、掌握、巩固一定的技能,体验成功;熟用童年存折,客观评价,熟悉童年存折的使用方法,凭童年存折进区游戏,游戏后对自己和同伴进行“笑脸评价”。
(4)材料规划
拿到材料后,教师不要急于投放,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典型价值和延伸价值,以及适合投放的区域、投放的方式,从而减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应明晰各区域材料类型和操作要求的不同,体现材料投放的层次与梯度;应与幼儿一起整体营造游戏氛围。
在材料规划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材料的丰富性、适宜性、层次性。丰富性主要体现为材料数量充足,以满足多数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并能促进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适宜性即材料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水平相适宜,能引发幼儿高效的活动、积极的探索,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层次性体现为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投放材料的层次,为相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投放材料的层次,相同的材料幼儿操作熟练后,难度层次的提高。
(5)流程规划
我们与幼儿商定,选择他们喜欢且熟悉的园歌作为游戏“开始”的音乐,选择纯音乐《棉花糖》作为游戏“结束”的音乐。如此,幼儿就养成了听到相应的音乐进行自主游戏,持童年存折结束活动,回到班级的常规。
多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基本流程:集中介绍—自由选区—自主活动—收拾整理—回到班级—小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引导幼儿自己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大家共同遵守;二是坚持引导幼儿使用童年存折。童年存折中有收入和支出两个项目,蓝色的爱心代表支出的数目,红色的爱心代表收入的数目。童年存折中的红色爱心可以在班级中的“星星榜”兑换,也可以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获得。根据区域特点,区域分为支出型区域和收入型区域,幼儿在充分了解相关区域的任务的情况下,根据童年存折的余额选择支出型区域游戏或收入型区域游戏。这培养了幼儿的规划、理财、规则、合作、诚信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全面系统的支持和帮助。
2.有序开展
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分为集中介绍、自由选区、自主活动、收拾整理四个环节。
(1)集中介绍
活动伊始,教师结合区域布局图在班级内向全班幼儿介绍当次游戏活动的内容,根据幼儿的需求滚动播放游戏区域视频,幼儿自主取好童年存折,做好游戏准备。
(2)自由选区
听到园歌响起,幼儿拿着童年存折结伴走出教室,通过看布局图、实地搜索、寻求帮助等方式找到想体验的活动区域。
(3)自主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根据区域规则开始游戏,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在自己的童年存折的内容页面贴上所玩区域的标识,贴上红色爱心(收入)或蓝色爱心(支出),并用不同笑脸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教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去了哪些地方,玩了些什么,方便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同时也更加体现了幼儿的自我管理与自主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做好观察、记录与指导。
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引导是支持幼儿学习的关键。
那么,教师观察什么呢?观,即通过看和听,收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信息,如语言、动作、表情、使用的材料、运用材料的经验、遇到的困难……察,即进行价值判断、核心经验判断,如幼儿的经验水平(包括当下的和潜在的)。
我们认为,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有意关注,判断是否该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耐心地“等”,深入地“引”,适时适当地给予协商建议、启发提问,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并适时适当地予以评价。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发展的关注。
(4)收拾整理
当《棉花糖》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结束游戏并一起收拾整理材料,然后回到自己的班级。
3.梳理提升
梳理提升是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幼儿游戏能力、游戏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激发幼儿的自我意识,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经验、提升有益经验;能增强幼儿的体验,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能促进教师了解幼儿的整体状况及其能力发展情况,为后期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优化依据。梳理提升一般分三步进行。
(1)及时清点人数
清点本班级幼儿回班人数和全园各区域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
(2)组织游戏分享
教师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启发式的回应支持幼儿的游戏思考,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获得的有益经验并解决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为下一次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商量有效策略。
(3)组织研讨反思
教师就当次游戏活动进行集中研讨,围绕环境创设、材料投放、观察指导等方面进行梳理小结,为下一次开展走班混龄区域活动提出优化建议。
▍二、开展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收获与启示
走班混龄区域活动极具开放性,它打破年龄、班级的局限,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各个活动区域里都提供有充足的材料,满足幼儿自主观察、实践、探究、操作的需要。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互动,进行信息交换,同时运用原有经验同化新经验,建构新认识等,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则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介入引导、研讨分析、反思梳理、优化建议等,在这个过程中,其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专业成长。
1.幼儿的发展与收获
(1)丰富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认知
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完全开放的环境。他们在走班的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进入自己班级以外的更多场所,有机会探索不同的环境和材料,接收不同方面的信息,更加熟悉幼儿园环境。
(2)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人际交往情境。在活动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邀请”“询问”“求助”同处区域的其他班级的伙伴和教师,还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彼此间的行为、话语,获得交往策略与技巧;他们共同形成、制定、遵守行为约定,协调游戏规则,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约束、不断调适。特别是童年存折,它对促进幼儿认识自我、遵守规则、文明言行、诚信合作、解决问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3)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决定做什么,怎样做,和谁一起做,实现自主建构、主动发展。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需要,支持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个性化发展。因此,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学习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也会对自己越来越充满信心。
(4)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的持续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他们通过与人、环境及材料互动而得到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品质,如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教师的成长与启示
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这主要体现在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基于幼儿的经验开展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时时、处处考虑每一个具体的幼儿,更加专业地观察和支持幼儿,尝试实施不露痕迹的教育等方面。
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根据需要变化的,具有了灵活性。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不同活动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合理的调整,扩大或缩小、合并或拆分;区域活动的空间可以延伸到活动室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可以拓展到走廊等室外空间。活动区域的类型也会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变化。随着活动的发展,有些活动区会不断出现,有些活动区会逐渐消失。幼儿在相互交流与互动中彼此激发与促进,在保持自身独特经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参与游戏和对话。
如何让活动真正追随幼儿,这依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征途中的努力方向。在开展走班混龄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如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问题:如何充分考虑材料的典型价值和延伸价值,实现其通用性、共性、层次性,既符合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又给予每个幼儿“跳一跳摘桃”的机会?如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当前,教师“被动反应”“权威控制”“一般指导”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科学处理“等”与“引”的相互关系,真正做到根据幼儿的具体需求进行有效指导?这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每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是在游戏中、生活中、活动中、操作中学习的。但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在走班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与人、环境、材料互动,进行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的游戏,实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其间,教师的影响是间接的、隐蔽的,他们站在优师教研去观察、解读,支持幼儿独立成长,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各种素质与能力,让教育真实发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原文刊发于《年轻人·幼师园地》2022年第12期。作者:邓益云,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幼教集团。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丨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