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研读《意见》精神,直面痛点,剖析问题,才能突破幼小衔接工作的瓶颈,走出新时代幼小科学衔接之路。
我园依照《意见》要求,对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审视,其中有三大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对儿童发展特点认识不足。我园入学准备教育好打“突击战”而非“持久战”,教育目光集中在大班,紧抓大班下学期展开“突击训练”,虽关注到幼儿阶段性的典型表现,却忽略小、中班教育的正向叠加效应,忽视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二是入学准备教育质量不高。高质量的教育应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在对标审视中我们发现,我园对身心准备中的情绪良好、社会准备中的任务意识等的培养有欠缺,在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落实上失衡。三是入学准备教育方面的教师专业成长支架缺乏。教师在入学准备教育目标理解、教育方法把握及教育成效评价等方面的理论储备不足、更新较慢,满足于园所长期积累的幼小衔接经验,缺乏反思的精神与创新的勇气。园所缺少对教师教育过程的支持和教育经验的提炼。在实践中,教师因缺少可参考学习的成功、优质的入学准备教育案例,常流露出焦虑、无助的情绪。
面对“认识不足”“质量不高”“支架缺乏”的现状,我们把好入学准备教育的“认识关”“质量关”“支架关”,帮助幼儿奠定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意见》强调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努力推进双向衔接和多方合作,揭示了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一是认真落实入学准备教育,帮助幼儿做好全面准备;二是主动促进幼小双向衔接,发挥教育合力。
1.梳理目标体系,更新理念认识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既源自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反思,也得益于团队的碰撞与交流。为帮助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全面掌握《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我园建构了教师学习路径,基于个体学习和团队教研,梳理完整的目标体系,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设计“WWH”表,即“W(When)何时准备”“W(What)准备什么”“H(How)如何准备”。教师借助此表,明晰入学准备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内容。其次,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各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聚焦每一个目标,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学习。如针对身心准备的“情绪良好”目标,我园梳理各年龄段儿童情绪发展的规律和目标,结合相关理论,整理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情绪的途径,如创设情绪发泄区,开展入园情绪打卡活动等,梳理环境互动、游戏发泄、情境体验等教育方法。最后,汇集教研成果,建构完整的目标体系,帮助教师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促进理念向实践转化。如我们整理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全防护等的目标体系和教育指导建议,印刷成小书,供教师随时翻阅查看。
2.搭建行动框架,形成教育合力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的单向努力,而是搭建跨越学段的桥梁,家、园、校通力合作,让儿童的童年生活自然延伸和过渡。
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我园聚焦儿童发展中的微观系统,建构幼小衔接多方合作行动框架;围绕理念、环境和课程三大内容,找寻幼小教师和家长聚力的途径和合作的模式,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图1?幼小衔接多方合作行动框架
行动框架的实施强调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儿童为本,以儿童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贯穿于各要素中,保证儿童的主体地位。二是凸显多方合作,力求寻找平衡点,提升各大主体的参与度,在实践中改善环境,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以家长为例,我园主要通过“理念传递、经验交流、教研参与”三大手段,助力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在“理念传递”板块,我们开设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编制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发放《共话幼小衔接倡议书》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意识。“经验交流”和“教研参与”指向幼、小教师对家长教育方法的指导,我园开展“效能父母大讲堂”“衔接焦虑大作战”等家长活动,促进家长间优质经验的流动与传递。邀请家长参与园所教研,与教师一同发现儿童,感知教育,从而更认同园所教育理念,更愿意倾注教育情感,贡献教育智慧。
《要点》指出,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儿童的全面发展既基于幼儿园三年的教育生活,又得益于重要阶段的集中性发展。
1.优化课程体系,做好全程准备
将入学准备教育目标融入常态课程体系,是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全程准备的基础。我园审视、优化、重构现有课程,提出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十字两圈”课程体系。
图2?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十字两圈”课程体系
“十字”横向代表一日生活各环节,以养成教育课程为主,融合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关注身心准备、生活准备和社会准备部分目标的落实。“十字”纵向以主题课程为主,将教育资源以主题的形式融入一日生活,丰富各环节内容与形式,重点关注入学准备教育中的学习准备和社会准备。这一横一纵勾勒出的“十字”框架,整体梳理了幼儿园三年的课程架构。
“两圈”指向课程体系中的实施方式与途径,一是将游戏精神渗入养成教育和主题课程,认真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二是有机渗透我园基于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孵化的优质案例,有效落实入学准备教育。
“十字两圈”课程体系着眼于幼儿园三年,各年龄阶段有其相应的阶段目标和内容体系,为真正实现入学准备教育关键目标奠定了基础。
2.强化关键素质,关注重点时段
掌握幼小衔接关键期幼儿的具体特征和特殊需要,是做好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的关键。我园从儿童立场出发,调查、访谈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好奇与担忧,结合调研结果,依据《指南》《要点》和各领域核心经验,梳理幼小衔接关键期幼儿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建议,使幼儿向往与憧憬小学生活。
以“向往小学”这一目标为例,我园对“幼儿入小学的期待”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向往上小学,他们好奇小学的午睡怎么解决,课间十分钟可以干什么等;有小部分幼儿不想上小学,他们担心教师很凶,作业很难,上学迟到等;极少数幼儿认为小学上课会很忙,没有时间如幼儿园一样在户外玩游戏。基于幼儿的认识,我们细化“向往小学”这一目标,梳理出具体目标并提出教育建议,如了解小学板块,提出“初步了解小学一日生活”“初步感知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初步了解小学教师”等具体目标,实施“小学生活一日游”“小学教师进课堂”等教育举措。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研究并提供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架,有助于教师落实改革理念,提升改革效果。
1.编制指导手册,提升教育能力
在入学准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采用适宜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获得积极的经验。我园教师队伍中年轻力量较多,教育经验不足,编制包含具体教育方法的《入学准备教育指导手册》,能缓解这部分教师的紧张与焦虑,帮助教师架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如班级生活区,作为发展幼儿精细动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的区域,我园按照“各年龄段发展要点”“材料投放”“指导建议”三大内容进行梳理,供教师在创设生活区和分析幼儿发展水平时参考、使用。
2.孵化优质案例,共享教育经验
研究发现,从课程与教学入手,设计专门的衔接方案或课程,更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质量地实施幼小衔接。幼儿园课程应强调活动取向和经验取向,注重过程性和生活化。我园关注儿童与教师的共同生活,寻找并孵化基于幼儿经验生成的优质入学准备教育案例;同时,围绕四大准备整合优质案例,形成课程,在幼小衔接探索之路中给教师提供参考,启发教师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教育。
我园孵化了《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喜欢运动:大力“水手”》《学习品质:有趣的多米诺骨牌》等多个案例。这些案例都体现了“源于生活、基于儿童和多方合作”的原则。教师学习案例,关注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了解、追随儿童兴趣,提供教育支持,调动家庭、社区甚至小学等多方力量,促进幼小衔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优质案例让充满灵气的教育经验跃然纸上,缩短了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距离。
幼小衔接如同一棵大树,“认识关”“质量关”和“支架关”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干、叶,根扎得深,干长得粗,叶生得茂,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把好入学准备教育的“三大关”,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小园到小学的过渡。
推荐阅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 幼师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