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的发展
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二是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1)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
(2)研究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判断由效果论转向动机论。
(3)关于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
2、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①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
②(2~7岁)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
(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
3、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低年龄儿童的道德不成熟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
一是认识上的局限,即自我中心(把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和实在论(把主观经验同客观实在混同,如把梦境看成是现实存在的事物);
二是对权威的服从。儿童服从成人指示,视规则为神圣不变的东西。儿童要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
2、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3、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
4、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个体的行动或行为、周围环境以及个体的认知、动机及其他因素。这三者互相决定、共同起作用。
2、替代强化
3、观察和模仿
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如帮助人,与人共享、合作,谦让、利他主义等。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一、良心与道德的内化
二、移情作用
三、羞愧感
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
一、自我控制的测量
方法: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的测验,图形配对测验,迷津测验、抵制诱惑和延缓满足测验等。
二、自我控制训练
1、有意转移注意力
2、自我暗示
3、自我监督
4、积极鼓励
5、榜样
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三、自我控制度 管得住,放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