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历年核心考点
一、幼儿个体差异类型
(一)幼儿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二)幼儿性格差异;
(三)幼儿性别差异;(四)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二、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两大因素。
三、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宜性教学
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适宜性教学主张.它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1987年的“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专业幼教”声明中提出的。它认为,幼儿教学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体差异适宜。
四、幼儿个性的发展
1.3~4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1)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突出;3.自我意识形成,出现自我评价;(4)出现独立性愿望。
2.4~5岁幼儿个性的发展
(1)活泼好动;(2)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自我控制。
3.5~6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2)个性初步形成。
五、幼儿社会性发展
1.幼儿亲子关系的发展;2.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3.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4.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4.情绪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
七、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三个方面。
八、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二)成人的情绪自控示范;(三)积极鼓励和引导;(四)正确理解和应对幼儿的情感反应。
九、幼儿注意的发展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十、幼儿感觉的发展
1.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觉敏度的发展,首先依靠眼的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其次依靠中枢神经系统对视觉信号加以辨认。此外,还依靠控制眼动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原始的视觉反映。
(2)颜色视觉
幼儿期,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力的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
2.听觉的发展
3.触觉的发展
十一、幼儿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5.时间知觉。
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一)目的性加强;(二)持续性延长;(三)细致性增加;(四)概括性提高;(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十二、幼儿记忆的发展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2.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3.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4.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5.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
十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1.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十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性;2.形象性;3.经验性;4.拟人性;5.片面性;6.固定性;7.表面性。
十五、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一)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三)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四)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五)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十六、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十七、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1.新生儿期(0~1个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2.婴儿早期(1~6个月)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这是手眼协调的主要标志。
(3)主动招人。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4)开始认生。婴儿5~6个月开始认生。这是儿童
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3.婴儿晚期(6~12个月)
这一阶段的明显变化是动作灵活了,表现为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萌芽,亲子关系、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二)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
1.言语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1.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十八、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十九、成熟势力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十、行为主义的观点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派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一、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二二、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二三、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