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的大脑借助于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实现想象。想象的两大特点是形象性与新颖性。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特定目韵、不自觉的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如幼儿看见玩具听诊器,就想象自己成了医生,给娃娃看病;看见香蕉,就拿起来当电话等。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而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表现,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梦完全不受意识的支配,所以皮亚杰称之为“无意识的象征”。做梦,是脑功能正常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获得某些知识的想象;工程师和工人对建筑图纸的想象等。
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它的新形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人在阅读文艺作品、历史文献,工人看建筑或机械图纸,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生动形象的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时,人脑所构成的新事物的形象都是创造想象。它的特点是新颖、独创、奇特。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幼儿的思维、游戏、绘画、音乐、行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创造想象是幼)LOIJ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想象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2)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3)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无意想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如3、4岁的幼儿看见小汽车或者小凳子,就开着“车”当司机,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儿童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不稳定的现象。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老师”,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给娃娃打针,他也跑去当“医生”,加入打针的行列。
(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由于幼儿的想象主要是无意想象,所以幼儿的想象一般没有什么目的,更多的是从想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如小朋友讲故事时,看起来有声有色,既抑扬顿挫,又有表情,还有动作,听故事的小朋友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成人一听,却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完全没有来龙去脉和情节。孩子们就这样在讲和听的过程中进行想象,感到满足。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在大班幼儿的活动中出现了更多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但这种有意想象的水平还很低,并且受条件的左右。在教育的作用下,有意想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逐渐占主导地位。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主要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是: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实际行动是幼儿想象的必要条件。2~3岁是想象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幼儿想象的过程进行缓慢,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和感知动作的辅助;想象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时以再造想象为线索,在幼儿的绘画、音乐、游戏等活动中都出现了再造想象的成分;4—5岁幼儿在再造想象过程中,逐渐开始独立地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已有独立创造的萌芽。5—6岁幼儿的创造想象已经有相当明显的表现,想象内容开始有了较多的新颖性,如幼儿开始想象“取下太阳光给奶奶暖手”、“在月亮上荡秋千”等。
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创造想象主要有以下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格来说,还只是创造想象的萌芽或雏形;(2) 幼儿造想象的形象与原型只是稍有不同,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模仿,如原型是3个圆圈,幼儿“创造”出5个圆圈;(3)想象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
幼儿刨造想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3岁左右幼儿想象的创造性还很低,基本上是以重现生活中某些经验的再造想象为主。(2)4岁左右,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及语言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的想象便有了一些创造性成分,如在看图说话时,加入本来没有的人物、情节,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丰满;能用图形组合出许多别人意想不到的物品,比如用一个长椭圆及两个小长三角形组成企鹅,两个三角形组成蝴蝶等。(3)5岁时想象内容丰富,新颖性增加,独立性发展到较高水平,且力求符合客观现实,能更多地运用创造想象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游戏和活动。
二、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
想象与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
1.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
儿童的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要用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原材料进行想象。而幼儿头脑中已有的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由此可见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
2.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
一方面,想象依靠记忆。儿童想象时所依靠的原有表象,是过去感知的事物依靠记忆在头脑中保持下来的形象。另一方面,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儿童的识记、保持、回忆等记忆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儿童的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也就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保持和回忆。
3.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
思维也是在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想象过程的加工、改造,可能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事物的本质,也可能是脱离实际的。那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想象,是思维的一种表现,称为创造性思维。而那些脱离实际的想象,有些是纯粹的空想;有些虽然暂时不能实现,以后却能变为现实。
(二)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
1.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孩子的情绪情感常常是由于想象而引发的。如怕黑,怕“鬼”等。2.情绪影响想象
大量事实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三)想象与幼儿的游戏活动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是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想象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如果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四)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活动
想象是幼儿学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例如,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