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教学论,结合实际情况对幼儿集体或个别地进行科学的、适时的、适度的心理辅导。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教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保育工作与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护理与心理健康
1.提供适宜的刺激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大脑,大脑的发育需要丰富而适宜的刺激。清洁护理所带来的舒适、护理过程中成人与婴幼儿肌肤的接触、婴幼儿耳边的喃喃细语,都是有益的刺激,使婴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2.使婴幼儿的生活有规律
人体是一个有节律的王国,人体内的节律一旦形成,则会使人的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规律。保育工作是按照一定的生活Fl程进行的,生活日程天天如此,婴幼儿日久就会形成习惯。生活规律是健康的保证。
(二)避免对婴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1.注意说话的口气
口气是一种言语表情,是反映情绪和态度的一面镜子,口气生硬、冷漠,容易使孩子形成或胆小懦弱或抗逆悖理等不良性格。商量的、温和的口气容易使孩子开朗、开心。
2.慎用吓唬
吓唬会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他们胆小,有时还会出现口吃、遗尿、夜惊等心理障碍。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帮助幼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1.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
小孩子情绪不好,多是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成人要让幼儿懂得,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是不能给予满足的。
2.合理宣泄
当孩子遇到挫折、受到委屈、心里有气的时候,要让他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二)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技能
1.移情训练
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让幼儿体会别人的心境,使之与间伴更加友好,更加合群。
2.分享与合作
多为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同时让其懂得分享。
3.恰当的自我评价
对小朋友的批评和表扬要恰当。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产生自卑感;也不要让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好,骄傲自满。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情绪饱满、情绪稳定。
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有规律,体内生物钟运转和谐,会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平衡。
2.良好的卫生习惯
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保持幼儿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身体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性教育
1.没有性歧视;
2.没有性压抑;
3.自然地回答性问题。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将心理教育活动贯穿到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
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领域的教育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l.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蕨剃和针对性原则。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涵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而是将各学科领域内容相互融合,组织形式多样灵活的活动,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抓住各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流露的时刻。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编织、绣花、擦皮鞋、整理房间、修补图书等活动,使幼儿在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温暖。
(三)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区、家庭、幼儿园活动融合在一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