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怎样记录儿童使用材料的情况,用来全面了解儿童所做的事情。
有一点我们清楚地是,在记录儿童使用材料时,我们也必须记录经验对个别儿童的特殊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需要记录下儿童怎样来做他们手头的事情。
除了记录行动本身,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记录那些可以表现情感的标志。如“他伸手去拿一块积木”“他举起的刷子”“他抓住了海绵”等大肌肉动作的记录时,观察到儿童可能是偷偷地/犹豫不决地/得意洋洋地/拿到那块积木;也许他生气的/挑衅的/熟练地抓住那块海绵等等。
以上的描述中,“偷偷地”“犹豫不决地”“生气的”等描述性的副词可以表明儿童大肌肉动作的独特特征。
当我们与别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时候,会自发地、凭直觉地对他们的一系列情感作出反应。当我们和儿童呆在一起时,当儿童对自己感到很满意/不高兴/紧张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感受得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某些情感。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对此阐释为:我们通过想象别人给出的大量线索,得到一张合成的图片之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联想进行解读。
记录和解读固然很重要,没有记录我们就得不到线索,没有解读,我们的记录就起不到作用,但我认为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总结和评价。
书中很明确地指出了实践中的通病——我们通常会得到全部线索之前匆忙下结论因此。如给贴标签式的评价——他很不友好/他非常倔强/他很焦虑/他很霸道等。如果对儿童给予了标签式的评价,那就将他限定和局限于总体评价的范围之内了。
一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敌对情绪,而并不一定会成为有敌意的人。
一个人可以坚持一定的信念,而并不在个性上顽固执拗。
一个人可以对发生的特定事情感到焦虑,而并不是一贯的紧张兮兮。
一个人可以对一两件事情贪心,而在个性上并不是贪得无厌的人.。
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每个人在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特别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往往会很随意,仅凭一两件事情轻易地作出主观的阐释和判断。
“他充满敌意”与“他充满敌意地看了老师一眼”;“他很焦虑”与“他露出焦急的微笑”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就如上面所述,当你给予“他充满敌意”“他很焦虑”等标签,就限制了评价的总体范围,而后者“他充满敌意地看了老师一眼”等是对整个行为中的一小部分阐释表情、姿势、声音等特点,为准确地捕捉到儿童的类似情感表达方式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儿童的发展是持续地,我们看待儿童的行为也必须是发展式的。我们要具有科学的儿童观,自觉地克服成人思维,觉察以成人为中心的做法,这是自我挑战,也是我们的工作要求。
翻开过往的记录表,看着那一摞摞的纸张,那里有多少我们眼里的儿童,有多少儿童的真实呢?
欢迎参与『观察记录』的问卷调查
?点击“”即可
幼学YOU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