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来自汶川、青海玉树和西藏的孤儿,非常高兴能参加这项活动,我们设计的车是‘中华号’,车身外面的装饰图案是国旗和各民族大团结的照片,车头上的车牌京LB884代表的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三个西藏的孩子大大方方地介绍他们的Green power汽车。
2016年9月17日-23日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图为北京盛基艺术学校的学生在北京主场讲解他们的Green power汽车。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 摄
2016年9月17日-23日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本届科普日的主题是“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
2016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北京科学嘉年华组委会、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科技活动中心主任严敬东向未来网记者介绍,2016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包括科普中国和北京科学嘉年华等,活动主办方通过北京市教委和各区县教委向中小学生发放了6万张票,活动主要面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初中生。
北京科学嘉年华以创新、创造、创意、创客“四创”为主旨,科普中国则以科学性和互动性为主的科学实验和艺术类的玩具等项目。
9月18日,尽管是中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未来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北京汽车博物馆组织的创客汽车城——绿色能源(GREEN POWER CHINA)电动车创新实验室吸引了很多学校的参赛小选手。孩子们可以在1000平米的场地内驾驶自己设计、组装的汽车。
北京“百校千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义告诉未来网记者,目前,京津冀地区有30多所学校参与绿色能源电动车创新实验室活动。“我家的孩子正好是这个年龄段,他非常喜欢这样的动手项目,所以,我希望全国的孩子能参与这个项目中,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创造能力。”张俊义补充道。
据张俊义介绍,这个比赛项目包括静态的演讲和动态的规划,学生自己组队、设计并研究组装一台单座电动车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其认真规划、团结友爱的品质,而且可以通过PPL项目引导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张俊义说:“这与书本学习绝对不一样,它优化了教育供给侧改革,让我们的孩子与国外的孩子按照同样的标准,在同等条件下参加国际比赛,与他们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北京市东城区古城职业高中的参赛学生叶照亮向未来网记者解释道:“我们设计的这辆车叫‘鲨鱼号’,它的底色是红色和黄色,是我们的国旗色,我们的队徽由十三颗小星星和一颗大星星组成,十三颗小星星代表我们团队13个人,我们凝结起来的力量就成为一个大星星。”
2016年9月17日-23日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图为学生在北京主场体验VR。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摄
北京丰台一小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说:“(绿色能源电动车创新实验室)活动是对绿色大自然的向往,我们用废旧材料做成的车身,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该校一位四年级的小队员表示:“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车一定可以在公路上跑。”
丰台一小的指导老师马志文告诉记者,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非常多,每周二至周四下午放学后,都有一个半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的一个小学生表示,在国际科技馆里体验完,他对神奇的科学原理非常感兴趣,“这些我以前从来没看过。”比如陀螺上本来只有一种图案,旋转时却能显示出很多图案;显微镜下可以看出叶子的叶脉和许多小洞洞一样的东西,“科学太神奇了!”
2016年是中国航天诞辰60周年。9月15日,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说:“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中国实现航天梦,建设航天强国肯定不是靠我,要靠青少年,靠科技创新。”
VR、裸眼3D电视、裸眼3D手机等体验深得小朋友青睐,孩子们带着VR眼镜,不仅能看到虚拟的现实,而且可以实际感受到自己身临其境的变化和参与互动。记者看到在“建设我的月球基地”活动中,利用升级版的MR(混合现实技术),孩子们在虚拟月球基地中所有的互动画面都清晰逼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据中国科技馆辅导员李竞萌介绍,“与以前的VR体验相比,观众通过屏幕,可以看到体验者在做什么。”
不仅如此,VR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比如,在医学方面,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或者实体手术理论时,不方便总是用人反复演示,于是,可以利用VR技术,把相关课程做成VR影响,让学生反复观看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展厅,记者注意到,有一套载人航天模拟发射系统利用计算机虚拟、自动控制、动态声像技术和发射载人航天技术,按照载人飞船的组装、测试、发射、飞行控制、空间实验、返回着陆的程序,实现中国载人飞船在发射-运行-返回全过程中的主要航天活动,让高大上的科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时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来源:未来网 记者: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