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在仲春、暮春之交,在“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的一片大好春光下,可以向家长推荐哪些活动呢?亲爱的老师们,这期推文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意义的清明亲子活动,供大家参考。
聊聊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幼儿年龄小不知道清明节,有些即使知道,也不知道具体的日期和由来,他们对清明节可能感到很好奇。教师可建议家长借助清明节的契机,与孩子好好聊聊关于清明的由来。但是幼儿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需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 当被孩子问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告诉孩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农民伯伯为了方便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而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这24个节气,每一个的气温、降雨情况都不一样。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也丰足,农民伯伯就知道,这时候可以春耕春种了。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而为一了,“寒食”变成了“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百姓家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的传说 滑动查看全文
讲讲清明的习俗 在中国,不同地域的清明习俗也有所差异。以我国南方的清明节为例,除了吃青团、碰鸡蛋以外,还有很多其他“花样”。
●祭扫 ●踏青 ●放风筝 ●植树 ●荡秋千
体验清明的活动 这个小长假,教师可以建议家长结合民俗传统,带孩子去体验一些适合在清明时节开展的活动。以下这些项目可供参考:
01 品尝清明节的传统食物 清明时节,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传统饮食习俗。南北方都有清明吃鸡蛋的习俗。这主要融合了上巳节吃蛋的传统,古人将鸡蛋煮熟涂色放在河水中,下游亲朋去河中捞起鸡蛋吃,并相传如此很快便可生儿育女。一些地方有吃“子推馍”的习惯,“子推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忠臣介子推。“青团”是江南一带的传统小吃,因其颜色得名。是用清明前后才有的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面粉中,手工揉匀,再根据个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其味道香甜可口,很有嚼劲。 02 带孩子一起祭扫,进行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的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或者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扫一扫烈士墓,献上一束花,给孩子们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清明前后,天干物燥,野外、山林中可能还有枯枝落叶,稍有不慎易引起火灾。教师可建议家长在祭扫时,对孩子进行防火安全教育,让孩子知道火灾的危害和防火的小知识。) 03 和孩子出门踏青,亲近大自然 清明期间,不妨建议家长带着孩子走一走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受魅力十足的春天。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非常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因此,可以带着孩子欣赏春天的五彩缤纷,在大自然中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鸟鸣虫叫声,在小溪边玩沙玩水、在花丛中追逐跑跳…… 04 和孩子一起玩一玩传统游戏 清明节适合孩子玩的传统游戏很多,如放风筝、荡秋千、踢足球等。就拿放风筝来说,不仅能帮助孩子了解清明风俗,还能强身健体。放风筝时,孩子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而像荡秋千这样略带挑战性的小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心情舒畅、开阔爽朗,也能培养孩子们勇敢的品质。 05 和孩子一同试试种花养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古已有之,趁着好时节,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一起种植、照料小花小草,将对生命的爱“种”进他们心底,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自然的伟大、了解生命的意义。 06 和孩子聊一聊“生老病死” 如果家中有清明祭扫的安排,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问题。这时家长无需刻意回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接受能力,适当跟孩子聊聊此类话题。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可帮助孩子明确“人总是会死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爱能生生不息”。 07 与孩子共读清明相关古诗、绘本 如果这个清明无外出祭扫或春游的计划,在家里与孩子共读相关的古诗词、书籍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下这些资源供参考: 《荐资源∣不能踏青祭扫的清明节,不妨让孩子在阅读中追思与成长》 点击标题看详细?? 《清明》【唐】杜牧
温馨提示 小长假来临之前,教师还需请家长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放假期间,请孩子坚持早睡早起(尽量做到中午让孩子午休),保证孩子有规律的饮食与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假期中,请坚持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鞋子、自己叠放衣服、自己吃饭等等。 2. 注意孩子外出、饮食等安全问题。告知孩子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物品。同时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火、电、开水,保护好孩子。同时请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加强交通安全的言传身教。 3. 注意孩子的用眼健康。放假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难免加长,需将屏幕暴露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提醒孩子与电视机保持距离1.5米以上,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 4. 预防春季传染病。春季是多种传染病高发期,请督促孩子多喝水,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以多种形式向孩子讲解卫生防病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活动,预防传染病。 5. 养成文明习惯。外出踏青赏花出游时,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不攀折花枝、不乱扔垃圾,争做文明有礼奉贤人。 6. 遵守防控要求。外出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请戴好口罩,注意勤洗手,居家勤通风。如假期需离沪,请提前跟班主任报备;如遇幼儿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上报班主任。
安全是健康、快乐、幸福的前提,希望家园携手,帮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长见闻知识、开展生命体验的同时,还能利用这一机会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能力。Age06衷心祝愿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充实的清明小长假。 内容来源:央视网、央视少儿、上海学前教育网、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幼教文化人、幼儿教育杂志
幼师梦:一个专注于为幼儿教育提供服务的公众号,每日分享实用教育教学资源(家教、育儿、环创、故事、教案、舞蹈、绘本、儿歌……)平台所有资源全部公益、公开。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