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有一个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分离焦虑。在家时,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信赖的人,从饮食到起居都由爸爸妈妈照料,但是到了幼儿园,孩子们就要自己学着照顾自己了。很多家长担心自家娃适应不了幼儿园生活,因此会不自觉地做一些“小动作”,却殊不知这些小动作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
01教室外偷偷看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担心孩子哭、担心孩子受欺负、担心老师照顾的不好、担心孩子没人管、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出于这些担心,很多家长会在教室外偷看孩子,这种行为虽说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却显示出家长对幼儿园的不信任。
如果已经在教室里坐下的孩子发现了家长这样的小动作,孩子就会受到心理暗示:原来爸爸妈妈都对幼儿园不放心,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了本能的恐惧,随之而来的就是哇哇大哭。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对幼儿园有抗拒心理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家长在言行举止中向孩子传达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宝宝就更难快速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了。
因此,家长平时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幼儿园或者老师的“坏话”,建议家长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发生过的事情,来帮助孩子唤起在幼儿园的趣事。
02叮嘱老师照顾好宝宝
孩子刚入园的时候,爸妈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吃不饱或者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因此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总是千叮万嘱,希望老师能够特殊照顾好自家孩子。虽然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若是每个家长都要求老师特殊关照,这难免与入园的初衷相悖。
孩子之所以要上幼儿园,是为了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学习如何交朋友、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如何照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慢慢长大。幼儿园老师的作用并不是一个保姆,而是在这个新环境中引导宝宝去学习,协调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他们学习自理生活。
如果老师对待小朋友有失公平,甚至搞特权主义,这样一方面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特别照顾的孩子会变得傲慢、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不利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甚至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挤”。
03偷偷离开幼儿园
送孩子上幼儿园,家长要离开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有分离焦虑,总是哭闹着不让妈妈走,但是家长又要赶着上班,很多家长只能出此下策,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离开。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试想一下,孩子前一秒还和爸爸妈妈有说有笑,结果一扭头发现爸爸妈妈一声不吭地走了,这会让孩子的心里产生极大的落差,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认为父母不爱他了,要把他丢在幼儿园不回来了。
正是因为父母没有一句正式的道别,也没有给孩子任何解释,才让很多孩子哭得特别凶,等到第二天,宝宝就再也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家长在离开之前,好好跟自家孩子道别,跟他们解释清楚你要去上班了,并答应他们放学的时候会提前过来接他,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哭,但接受这个事实之后就不会再哭了。家长只需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让他知道你不是要抛弃他,你只是因为工作要和他分离一些时间。
有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告别吻,让宝宝感觉到你是爱他、充分尊重他的,孩子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离去,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你回来接他。
另外,家长要尝试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上幼儿园,只有了解了情况,对症下药解决困难,才能让宝宝真正享受这种集体生活。
父母在教育宝宝上要有原则,不能过分溺爱,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定的威严,让孩子感觉父母是说到做到,不准就是不准,怎么耍赖都不能改变,只要父母的这种权威能建立起来,也就能轻松地“管理”你的宝宝了。
幼师梦 | 网络,文章观点仅作分享,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成或反对,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如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