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指出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并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老师”的教育指导思想,秉持大自然、大课堂的教育理念,引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活动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注重观察、体验和探索,让幼儿在看、听、说、玩、做等活动中对泥土里动植物的变化进行自主有益的探索,知道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幼儿园里种满蔬菜的小农场格外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对于种植蔬菜的泥土,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于是老师们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激起孩子对于“泥”的兴趣,让“泥土”在每位幼儿心中都留下深深的印记。

泥土在幼儿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之所以熟悉因为它随处可见,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大人常常以脏、不卫生等理由阻断了幼儿玩泥的兴趣。但是喜欢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每一个幼儿都能用泥土快乐地游戏,所以,我们决定,在这个秋天,要和泥土来一场不一样的约会。

教学活动
在正式开始探秘之前,我们一起思考:关于泥土,我们想要了解些什么?
“除了在幼儿园、小区里、公园里以外,还有在哪些地方有泥土呢?”

“泥土里面感觉闷闷的,为什么小动物们可以在泥土里面生活呢?”

“我看见过用泥土做的花瓶,还有泥土做的房子,除此之外,泥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呢?”

区角活动

不同地区的泥土成分不尽相同,有些泥土颗粒较粗,有些则较细。有的泥土含沙多,有的泥土含沙少,人们按照泥土中含沙量的多少,将泥土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壤土。

黏土:保水性强,种植过程中加入的肥料和水分不易流失,所以植物很容易腐烂。
壤土: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是一种比较适宜种植的土壤。
实验完成后小朋友们立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了记录表上。

主题墙设计

中班组:


“在老家,我发现了很多的泥土,我还自己到土地里面区挖了泥土。”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小区的楼下发现了很多的泥土,生活当中,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泥土。”

指南提出,要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索。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于泥土的认识,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泥土的很多小秘密,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对泥土的感受:泥土摸起来有的硬硬的,有的软软的,有的还会粘在手上……带着对泥土的好奇,开始了深入探索。
“泥土有黄色的、红色的、棕色的,还有黑色的。”
“泥土有时候摸起来软软的,有时候又硬硬的,还有小草的香味。”
“有些泥土闻起来臭臭的,我想要回去闻一下小区里的泥土,它们会不会和这个泥土一样呢?”

孩子们通过感知、发现泥土后,提出了疑问:
“泥土下面都有些什么呢?”
“泥土下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也会有房子吗?”
在小农场、后花园,孩子们拿着放大镜、小铁铲,铲开泥土,用放大镜观察泥土里面有什么。


通过这一次亲身体验、实际探究,孩子们发现泥土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如蚯蚓、蜗牛、蚂蚁等,还有许多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土壤。
泥土对于动植物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没有泥土会怎么样呢?昆虫可能没有家了;种不出蔬菜和水果了;没有小草和大树了……
指南提出,应该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我们通过带孩子观看相关视频,让孩子们对于泥土的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并大胆画下自己的想法:
“不要随意砍伐树木,如果造成水土流失,泥土就会受到伤害。”
“希望工厂不要排放污染液体,我们也不要把脏水、油水倒入泥土里。”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探索了泥土,回家后依然对泥土充满兴趣,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和小区内寻找泥土、感知泥土,进一步了解泥土的特性和作用。


一方天,一寸地,
孩子们慢慢地耕种,
用小手感受一个个生命的重量,
最适合植物生存的环境是自然,
最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是生活。
孩子们在长大,
探究和学习在继续,
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生态日活动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