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更呼唤创新型园长和教师。
本期主编对话,我们邀请到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幸福泉教育创始人程淮教授,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程淮
幸福泉教育创始人、中幼联(北京)国际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
世界华人发明大奖金奖(巧思法)获得者
第56届联合国大会儿童特别会议NGO论坛特邀发言专家
宋庆龄儿童创意发明奖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2014-2018)
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
中国婴幼儿潜能开发2049计划项目主任兼专家专委会主任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01 /
主编问: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程淮:这真的是灵魂之问,只有哲学家才问这种问题。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创新时代”,“生活即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然而,当代儿童的生活究竟发生了或将要发生什么变化?当代儿童生活有什么重要特征?只有充分理解正在发生的时代变迁,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英国科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或已过时,因为创造知识的力量才更有力量。在知识时代,孩子们要学习的是“十万个为什么”,那是对已有知识的解释;在创新时代,孩子们面临的是“十万个怎么办”,需要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用创新改变世界。
创新时代,最大的特性就是变化,或者说不确定性。有句话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应对这种变局唯一的破解之道就是创新。
2020 年初,新冠疫情汹涌而来,病毒肆虐,经济停摆,全民宅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那么,作为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把史上罕见的疫情危机转变成千载难逢的教育契机?
所以在二月初的时候,我们就举办了一个向全国征集《我是防疫小卫士》儿童创意作品的活动。短短一个多月就有 5000 多幅儿童的作品送到了北京。特别是当时处在全球抗疫中心的武汉,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夏宇虹教授的湖北省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湖北武汉就有近 70 家幼儿园提交了 1743 个幼儿创意作品,占全部征集作品的近40%。
这些朴实无华,真实走心的儿童抗疫作品感动了很多人。我们从 5000 个创意作品里,请专家挑选了 88 幅,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出版了,而且是中英文对照的版本,也就是为全球儿童讲述中国儿童的战疫故事,向全世界献上我们中国儿童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勇于担当、富有创新的美好声音和精神风貌。
其中有一个作品特别有趣,一位小朋友受到了医生穿防护服的启发:可以把防护服变大以后变成一个城市防护罩,如果见到哪个小区发生病毒了,就把小区罩上;哪个医院有病毒了,也把它罩上;或者把整个武汉也给罩上。其实这就是一种高科技的封城,也恰恰体现了当下我国政府分级分类响应和管理疫情的思想。当时我们迅速地出版了《童心抗疫创意飞扬》抗击新冠病毒的儿童创意作品画册。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达到了 150 多万人次。
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罗劲教授曾经热情洋溢地称赞,这可能是史上规模最大、年龄最小、在灾难或者疫情下激发幼儿创造力的一种社会实验或者社会运动,是可以载入教科书的一种创举!每个人、每个组织的历史都是自己书写的,所以这个活动可以说是在中国教育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我想说,这是一次非常时期的教育探索,这是一场终身难忘的心灵体验,这是一篇创新时代的华彩乐章,这是所有参与者面对百年未遇灾难的人生答卷!
02 /
主编问:创新时代具备什么样的特性?
程淮:
第一,信息爆炸——学不完
知识生产的速度太快,令人惊愕万分。一天几乎等于农耕时代的一千年。比方说在知识领域里面一个小小的分支就可能要耗尽你的毕生精力。
第二,职业迭代——学了没用
传统的行业和职业正在迅速的消失。有人认为百分之六、七十的职业都没有被发明出来。你现在学习或者准备的某些工作技能,到未来你真正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变得毫无用处。当然如果你具有创新能力的话,你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创造新的行业。
第三,人工智能——人学不过机器
现在很多智能性的工作都被机器所替代了。比方说现在机器人也能考取大学甚至能成为高考状元,AlphaGo(阿尔法狗)只要不把插座给它拔掉,那么它一天一夜可以和自己下100万盘围棋。而人类需要休息,人学不过机器。
第四,人机共生——不用(传统方式)学
脑机接口的实现,会让很多的知识可以直接下载。通过芯片下载到你脑海里面,可能你瞬间就能掌握六七种语言,不需要用传统学习方式死记硬背了。
那么这样的一个时代特性对孩子们来说,创新变成了生存法则。
03 /
主编问:什么是创新教育?为什么这个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程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而教育创新实际上是在教育各个领域都有创新,两者并不相同。
创新教育不是什么所谓高大上、高精尖的教育,它是每一个人在面对未来的时候,他都必须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
在未来,只有创新才能够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学前的创新教育,它实际上是为我们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所以创新时代呼唤创新的教育,唯有创新才是破局之道。
创新素养是创新人才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
创新素养是创新人才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主要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智慧特征。
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既有智慧的大脑,又有灵巧的双手,知行合一。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操作系统,在创新活动的每时每刻都会起作用。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人格特征。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意志以及创新信念、使命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如好奇心、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强烈的使命情怀、坚韧顽强的意志等等。创新人格是创新的动力系统,往往在创新的关键时刻、在重大抉择的关头,发挥决定性的影响。
程淮:让孩子学会创新的方法——“巧思法”,是培养创新素养的关键。
“巧思法”(QEOSA)是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元操作法则”,是问题解决的底层逻辑或最基本的方法规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本质规律,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方法论。它是我们承担的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及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巧思法(QEOSA)将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分五个阶段(Q问题-E探索-O优化-S展示-A行动)。巧思法以培养儿童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基本途径,以儿童自主发现的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引导儿童主动探索、优选思维,激发创意,实现最优解决方案,展示创意成果,崇尚创新实践行动,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长为“创造性问题解决者”。
巧思法颠覆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试错法”。与美国创造学之父奥斯本博士发明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头脑风暴”方法不同,头脑风暴是“尝试-错误”模式,是“先开枪,后瞄准”,成功往往靠偶然的巧合与碰运气(果然有一枪“蒙”对了);而巧思法则走出了“尝试-错误”的泥潭,是“先瞄准,后开枪”,精准范围(优选思维)后(要求“鱼与熊掌兼得”)再头脑风暴(枪枪打在靶心上),创造了“尝试-成功”的模式。
优选思维是我们提出的创造性最优问题解决方法论——“巧思法(QEOSA)”的核心。
优选思维则是我们提出的基于中庸智慧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性思维特征,强调在解决两难或多难等复杂问题时,找到能够让问题各方利益最大化(双赢或多赢)的、最优但不一定是唯一解决方案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多题优解”、“难题优解”或“求优思维”),但所有解决方案都指向问题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是更加高级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特征。
程淮: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每个幼儿教师都有创造力,每一个园长也都有创造力,只需要我们去给他点燃。
比如孩子在玩一个游戏或者玩具的时候,他有一个新的玩法,这也是创造力。我们的幼儿教师在一日常规活动里,做了一个相应的调整或者优化,也是一个创新能力。那我们的园长在教研活动,在幼儿园管理过程里做了一个最优解,或者说做了一个非常高效率的一个动作,也一个创造能力。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更呼唤创新型园长和教师。创新教育,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我们的幼儿园,落实到园长和老师。
基于此,中国发明协会发布实施了“创新教育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即“百千万计划”——培养100名创新教育领军人物,1000名创新育学科带头人,及10000名创新教育骨干师资。为落实该计划,由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主办的“创新教育学苑”已正式上线!学苑紧紧围绕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实践、增强个人创新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培养。学苑实行“学分银行”积分制,通过“继续教育积分”和“实践成果积分”,培训研修等系列学习活动,帮助园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我们幼儿园园长、老师们在工作当中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你怎么能够去解决?
我们说未来是个变化的不确定性时代,几乎无法准备未来。但是我们可以坚定的把自己的孩子们、包括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就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未来。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到底有没有方法和规律可循?成为每一个普通的孩子都能够学习掌握的一种能力,来激发孩子本来就拥有的创造潜能,所以这就是巧思法要回答的问题。
巧思法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基本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学习并逐步掌握这种受益终生的方法论,通过培养孩子的创新素养,使其在未来成为创新人才。
为更好地分享、展示和交流学前创新教育领域新成果、新经验,充分发挥学前创新教育分会“智库”和“服务”功能,有效推进“巧思创意节”活动及“百灵鸟”宣传计划的实施开展,近日,分会携手河南新学前教育研究院、《学前微主编》编辑部,联合推出了“创新教育大咖谈”公益对话栏目。
以视频号直播连线为方式,每周一期,每期特邀1位创新教育专家做客,围绕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话题,与全国学前创新教育的有识之士共同座谈交流。目前嘉宾招募活动正式启动,欢迎我们理事会成员中各位专家给予支持和参与。您也可以推荐您身边的专家和同仁一同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学前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