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儿童的天然栖息地。与自然的连接,将滋养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让他们变得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和成为更好的环境管理者。
直接的体验和对自然情感的建立是土壤,而知识则是种子,他日终将会长成大树。
中国本土化的自然教育理念?自然教育的本质?最好的自然教育是什么?如何落地基于自然的早期教育?
本期主编对话,我们邀请到做自然生态教育18年的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副会长马琳琳老师分享:我们在谈自然教育的时候,在谈些什么?
PS:每周五晚20:00,主编对话,更多内容,欢迎围观。
马琳琳
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副会长
世界中联儿保委员会理事
中国绿发会自然教育学术委员会学术研究员
ICEE国际儿童生态教育创始人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自然教育最早1996年进入中国,以环境教育、自然环保为主线,2015年之后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从2016年开始,我们团队大概用了5年的时间在师资培训、课程导入、家长沟通等等方面进行了自然教育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一些基于中国本土化的自然教育理念产生。
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党委书记张秋萍园长,在2021第一届NBECEC“扎根本土,对话全球”基于自然的高质量早期教育会议上,分享了河南省实验幼儿园自然教育的实践,题目叫做《玩自然,自然玩》。她认为自然教育起源于中国,从三皇五帝开始,自然教育缘起于“天玩、地玩、人玩”的思想。
今年第二届NBECEC基于自然的早期保育和教育国际会议上,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提出的观点是:我们不能随便地定义自然教育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样态。因为,第一没有大量的实证研究,第二自然教育的解读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我个人的经验和实践而言,自然教育在2015年进入大众视野开始,到现在的七年当中,目前并没有大量成熟的案例呈现出自然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融合,也没有足够的样本,能够看到自然教育在幼儿园开花结果。在这七八年的时间,自然教育像是一个刚刚萌发的种子,需要我们呵护并耐心浇灌它。
不过我更愿意说的是,在最近七八年的时间内,国家的政策主张,社会本身的发展,直接指向了教育应该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当中。2022上半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的政策,我们发现在教育部发布的劳动教育的八大模块当中,有四个模块其实都是跟自然相关联的。所以从政策大力提倡的角度上,可以看出自然教育它并没有真正长大,它还是个嫩芽,还没有真正和儿童生活、老师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果把孩子带到自然教育中,大量优质的内容也将会在未来开花结果。
提起自然教育,大部分园长的反应是:我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场地,或是,把孩子带到户外去就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是基于自然的教育,而不是关于自然,也不是为了自然。重点并不在自然上,而是在教育上。自然教育不等于占山为王,一草一木也可以是自然教育课堂。
在家庭里也可以实施自然教育,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房子里,我们也可以把自然物带入室内,同时也可以到室外去。为了完成更好的体验,自然教育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口号,叫做没有不合适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自然教育并不等同于科普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环保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在自然教育中,体验很重要,因为它建立了一个土壤。如果没有直接的体验,没有对自然情感的感受,我们的知识就像是一个种子落到了水泥地面上,是没有办法长成大树的。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比如,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蹲下来,掀开操场上的一块混凝土。在掀混凝土之前,我们去和孩子一起探讨混凝土下面会有什么样的虫子的时候,自然教育就开始了。
儿童自然教育要做的不是传授,而是连结。让孩子在自然中重新打开所有的感官并锐化它们,不断在自然中体会和建构自己与自我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金钱的关系、自己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最终指向生态人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幸福而独特的普通人。
最好的自然教育具备四个特征:
第一,地方感。最好的自然教育一定是基于本土产生的,和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相融合的。即使我们有很多借鉴了国外的教育模式,但是它最终一定要落到本土当中。
第二,有明确的主张。教育本身是需要长期浸润的,比如在十五年前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教育主张,十五年后,我把这个主张落实的更多,而不是把整个幼儿园像裁缝剪裁一样,把各种新潮的教育模式和口号拼接在一起,缺少独特的灵魂。
第三,儿童的状态。只看孩子不看墙,当你进幼儿园之后,你发现孩子的状态跟它表达的是不是一样,孩子的状态是不是能足够打动你,这个很重要,否则不是真正的教育。
第四,整个园所的氛围。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最好的自然幼儿园不是拥有万亩森林,是我们的孩子是自由且充满好奇心的。
具备这些特征的,不单是一个最好的幼儿园自然教育,也是一个好的幼儿园标准。
环境、课程、人才、园长领导力。
环境
环境是我们教育理念的最直接的表达,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基于自然的早期教育不仅仅需要让自然进入室内外环境,还要通过自然元素激发儿童的惊奇之心。
学前教育学博士陈欢老师做过一个观察评价的培训营。在这培训营里有一个老师在学习之初呈现了一个集体教学中的观察评价,他就发现孩子们的参与程度不高,眼神游离。后面他开始理解环境,学习着怎样在环境中表达教育理念。最后一周的时候,这位老师交上了一个作业。他给孩子们复制了一个自然的诱导区,孩子们又惊喜又喜欢,不断跟这些材料互动、学习。
所以环境是我们在落实落地基于自然的早期教育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怎么样能够让自然进入到你的室内外的环境”是我们要思考的。
课程
幼儿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早期教育中谈到的大课程概念。基于自然的早期教育,是关于如何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在自然中生活,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我们应该把课程理解为了实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所做的一切活动。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们五大领域有哪些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当有了这个体系之后,再把自然带到你课程当中,就会知道为什么去做这件事情,为什么把自然材料带进来。如果是为了自然而自然,就把自然材料放在那儿,发现孩子并没有去玩这些材料,那这些材料并没有真正地促进孩子们的整体发展。
人才
人才就是指教师。落实基于自然的早期教育,需要教师与自然建立深度的连接、能够成为幼儿的共同学习者和共同游戏者。培养这样的教师,重要且紧迫。而老师们要做到,脑子里有环境,脑子里有课程。
做自然教育师资遴选时,我们最核心是考虑老师是不是发自内心支持和爱孩子,当他具备这样条件的时候,剩下的才是关于自然教育的基本技能、自然常识。儿童更需要这位老师在自然场景中支持他、尊重他、倾听他。
那个自然状态下的教师,那个更加真实、柔软、敏锐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胜过一切教法。
园长领导力
以上所有方面的实施,都需要园长的支持与引领,成功的理念变革一定是自上而下的,只有园长理解了,教师才能实施。
所以园长一定要有自己的认识,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建立自己的方向,带着全员的老师们一起来落地。
少了园长,基于自然的早期教育是落实不到根上。没有园长就没有办法把家长纳入进来,没有办法全面地去改变室内和室外的环境,甚至没有办法调整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或者教学的安排。园长一定要有领导力,真正的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