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
你真的会讲童话故事吗?
童话故事背后的内涵?
怎么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
生活中孩子总是喜欢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童话故事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孩子对它“情有独钟”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学前微主编》直播间,听听崔冬梅园长怎么说!
特邀嘉宾:崔冬梅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
在幼儿园里,老师要用真声音来讲,我们妈妈也用真声音来讲。最好的方式是把故事背下来,先是滋养到你,你才能滋养到孩子。
我们要给孩子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当孩子们想听故事时,他们就学会了倾听。倾听是语言发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听到词是怎样读的,怎样把它读的很清楚,家长在读的时候的语气,孩子们会把这些接收进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他们通过听故事,一遍一遍地听故事,重复听这些词语,逐渐积累起他们的词汇量。
声音要柔,要慢
其次,声音一定要慢,讲童话故事不能太快。声音要柔,也就是带出情感。随着故事的情节抑扬顿挫,要有情感出来。但是情感出来的时候也不要太过分,过分就是你不要吓住孩子,夸张要适当。
有梦幻,有惊叹
第三,要有梦幻。第四,还有惊叹。把自己投入进去,故事里面蕴含着真善美,有跌宕起伏的剧情,给我们孩子很多想象的空间。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童话的旅程,它一定会成为童年的滋养。
在为孩子讲故事时,可以注意一下他的反应,就能知道他是否感兴趣。
如果他能接收到故事包含的信息,这个故事对他有用,他的开心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读同一个故事,一直到他从中获得了一切有用的东西。当他内心的担忧发生变化时,他会要求你讲一个新的故事,来更好地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家长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以及他正在经历的一些事。
在孩子6 岁之前一定要给够他童话故事,因为每一个童话故事它都蕴藏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灰姑娘听到钟声的时候必须回来代表什么?要守信用,要诚实。
南瓜车和小老鼠象征着我们要友善友爱,要如何对待帮助你的人。
为什么水晶鞋只有灰姑娘能穿上呢?我们老说婚姻就像鞋子,它跟水晶鞋的内涵是一样的。
灰姑娘的妈妈去世前告诉她要勇敢善良真诚,所以灰姑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直记住这三句话。其实这就是信念,是传递的价值观,是家风,是家族的传承。
神话故事是构建孩子的精神世界,童话故事构建孩子的现实世界。
中外的各类童话故事或者童话故事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或提倡坚强果敢勇毅,或机智正义无私,中国的神话故事中还包含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孝德义等。
童话故事主题中的善良、友好;生活故事中的讲卫生、讲礼貌、乐于助人;寓言故事的教训或警示,这些都可以巧妙通过故事点滴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
孩子天然就是童话,童话是孩子内在世界的一种风景。为什么孩子会喜欢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里面我们会发现真善美总是能够战胜假恶丑。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故事传递了一种信心,孩子感受到:无论我遇到了多么糟糕的事情,多么可怕的事情,只要一直心向光明,心存善念,最终所有的困难都会被美好和幸福所取代。
童话故事它展现的是人类灵魂最高品格里面的谦逊、奉献、无私、希望、信仰,对人的灵魂是有滋养的。每一个故事必定都是有其教化作用的,童话故事以“润物细无声”而非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向孩子讲述真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
04/
所有的童话都是经典,我们要选择经典,而不是自己开创。中国童话故事、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都是非常好的滋养孩子的经典。
比如说像田螺姑娘,像愚公移山,都是节奏重复的故事,它非常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一些特点。所以童话故事是写给 7 岁之前的孩子,到 7 岁之后以后就很少有了。
怎么对孩子心理疗愈,就要找到符合这个孩子情绪的特点,符合孩子年龄发展特点,具有象征意义的童话故事或绘本故事,一遍一遍的讲给孩子,有一天他就会疗愈。
双减之后,新东方遭受重创,俞敏洪出了一本书,《在岁月中远行》。
他在里面提到说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必经之路,第一是和知识相遇,第二是和大地亲近。和知识相遇意味着阅读,和大地亲近则意味着行走。那为什么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当你去到了一个地方,你觉得很美,也很有感触,但是你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的记录,它就会消失在时间中,淹没在岁月里。
我们在这个世间越是短暂,我们越是要活成一道光,这样才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才能作为一个是有意识、有物质、有精神的一个人而存在。
怎样正确的打开童话故事,怎样在孩子的童年给到孩子一个童话的世界,给他一个真善美的底色,我觉得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必然。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讲过的故事,我们跟孩子温存的瞬间,我们皮肤接触之间的温暖,他们都会成为孩子将来成长的路上,碰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所给予的力量。
孩子听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