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这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成为小、初阶段第三大主科。
据了解,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每10年修订一次,而此次教育部门针对旧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小学及初级中学体育课权重。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中原幼儿园男教师发展联盟秘书长、“CAN儿童与自然”中国大自然教育指导师、河南“来吧,小孩儿”童趣自然学校创始人、河南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健康领域“国培计划”特聘专家刘明阳表示:
看到这个消息,作为一个幼儿体育从业者、研究者,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相信通过此举,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园长、老师、乃至家长都会更加的重视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幼儿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是缺少规范的操作流程,科学的教研系统,和有效的结果呈现。原因还是对于幼儿体育教育的认知不够。
01/
《课程标准2022》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大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以及道德完善方面的良好状态,实际上和《课程标准2022》提出的三大核心素养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年龄段不同,所针对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区别而已。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从最基础的运动技能、体能发展开始,逐步丰富、拓展运动形式和内容(项目),提升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根据个人兴趣及能力,由均衡发展到个体化、个性化发展,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既要满足整体需求,又要关注个体化差异,一专多能,全面提升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健康领域内容也一样,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借助有趣、有价值的游戏、丰富的活动材料,真实的场景搭建、科学的流程设计来发展孩子的基本动作,运动技能、心理品质。可以通过规范科学的常规体育教学活动、有效的户外活动组织与实施、亲子运动会等形式来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当然,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也可以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于健康课程设计去参考,在基础的内容稳步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更多的材料和环境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健康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比如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做的篮球特色、足球特色、手球特色等,甚至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搬到野外去,搬到大自然中去,充分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一样,既要满足整体需求,又要关注个体化差异,全面提升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03/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里,小学一、二年级的所有课程都将在设计层面更加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不仅将让体育教育逐级下沉,也强化了幼小衔接,帮助更多儿童建立起运动兴趣,提升运动参与度。
所以,接下来幼儿园阶段的体育教育活动也应该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在充分尊重孩子年龄、身心发展等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科学、规范、有效的去开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