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教育空间会有什么不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变化?技术在教学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关于未来教育,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起深思和热议。 在搜狐教育盛典期间,顾明远、朱永新、钟秉林、蒋里、杨东平、芬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 Mari-Anna Suurmune、刘坚等教育大咖围绕“未来教育”、“教育创新”、“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01/ 谈未来教育 顾明远: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也在改变着教育。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改变,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四方面的技能: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 此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而这些的基础就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朱永新: 只有当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学生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当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应该让更多人拿起书来和最伟大的智慧对话,真正拥有阅读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精神生活带给他的宁静和幸福。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把有限的时间读真正的好书。 其实教师最需要专业性,因为教育是人类最复杂的事业,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师专业性不够。 钟秉林: 办好一所学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依靠金钱堆砌 现在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过去的“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校”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唯一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够办好每一所学校。 但办学校、发展教育,要遵循内在的规律办好一所学校需要长期的积累,厚积薄发。办一所好的学校,需要硬件条件、管理水平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办理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需要精良的教师队伍;需要教师坚持教学育人,学校要形成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 一所学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用金钱、物质在短时间内堆砌出来,这些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还要提高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上,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所谓的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发展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02/ 谈教育创新 杨东平: 我们的“教育身体”还沉浸应试教育的迷雾中难以自拔 虽然我们已经生活在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的时代,但是我们的“教育身体”还沉浸在一个世纪以前的科举教育传统之中,在应试教育的迷雾中难以自拔,这个矛盾非常深刻、非常尖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中国完成这种教育的更新比西方更为困难,中国教育有两个西方教育所不具备的因素:一个是1300年历史的科举教育传统,一个是具有70年历史、移植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这正在成为我们走向明天最重要的障碍。 近几年,在中国出现了许多创新型的小规模学校,学校系统的重组或者重建,只能按照互联网文化的方向往去中心化、多样化、分散、共享、自主的方向演变。 刘坚: 好的、创新的教育成果需要有三个拒绝 什么是好的、创新的教育成果,我认为需要提出了三个拒绝,第一,就是拒绝应试教育的成果,中国不缺应试教育,中国不缺用纸笔能够表达学生成长的教育,纸笔成果表达之外才是我们所缺乏的;第二,要拒绝单纯以仪器设备为主导的成果,不是不要仪器设备,而是仪器设备要服务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内涵。第三,拒绝以写书、写文章、发表学术论文为标志的成果,因为我们发现如果这样,成果主要的创造者、主要的持有者就会更多关注于发表文章本身,而不是关注于教育实践的改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 现在体制内的变革已经达到了天花板,没有空间了,只能依靠体制外的力量来变革现在的教育。教育创新需要核心素养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精神滋养。 Mari—Anna Suurmune: 从小就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热爱学习、终身学习 稍显落后的PISA排名并不会引起芬兰对教育政策、理念的改变。人工智能会影响教育行业,进而对所有人产生影响。而在目前一切都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学生也要学会“如何学习”。 芬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 Mari—Anna Suurmune 对于只有550万人口的芬兰来说,人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所以需要为其提供最为优质的教育。目前,芬兰也在对各个层级的教育进行改革,但是一些核心价值如为所有人提供优质、公平和免费的教育是要贯彻不变的。另外,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热爱学习、终身学习。 03/ 谈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蒋里: “AI+机器人技术”最终会改变教育 前一段有一个词“996”被炒得比较火,“一个星期六天,一天9个小时”,然而机器上工作能做到的可能不是“996”,而是007,从第一天零点,到第二天零点,一周7天不休息。 在未来的10到20年,美国现有工作的47%会受影响被代替掉,中国这个数据是77%。现在上小学的孩子们等他们长大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有65%现在还不存在,这给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原因是不知道靶子在哪儿。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 我们不应该与机器人在它擅长的领域竞争,做计算算得比计算机快仍然没有意义,首先你不可能快过计算机。另外,不要把学生当成机器人训练。 人工智能思维(AI THINKING),包含三方面:了解人工智能运行模式;把自己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别开来的能力;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协作的能力。不管你做什么,都得有人工智能思维。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提前15—20年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思维,点燃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他们才能成为面向未来的人才。只有用最先进的技术与内容才能够点燃他们积极学习的火焰。 杨东平: 教育技术是在颠覆应试教育,还是提供更加精致的应试教育? 如何用人类智能驾驭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最严峻最现实的挑战之一。在技术和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强烈的人文主义的立场,追求“不被科技神话所支配的学校和社会”。 学校教育应当从知识传授向知识社会的建构转变,通过新技术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社会关系。互联网是一种文化,它的开放性、互联、共享、去中心化等等,这些价值真正可以用于改变教育。 贾积有: 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在使人工智能技术 语言技术包括语音文本处理和语言教学结合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在使人工智能技术,这就是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革命影响一个最重要的体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贾积有 人工智能有很多应用领域,搜索引擎是这个领域重要的体现,搜索引擎已经成为老师必备的工具,从早期基本能力的教学,到某个知识领域的搜索,这是人工智能对教育最重要的影响。 卢宇: 人工智能结合脑科学研究会产生本质性的变革 近期来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是对老师繁重的任务进行减轻,例如把老师圈在屋子里批改考研试题,这是多么无聊的事情,完全可以用机器方式的学习来做,而且做得比较准确。长远来看,我们本质上对人的认知,对于大脑的认知,其实几乎还是黑箱状态,人工智能结合脑科学方面如果能在未来有成果,会产生本质性的变革。 04/ 谈未来学校 夏青峰: 未来学校需要“生长”而不是“重建” 对于未来学校,我特别喜欢“生长”这两个字,我不喜欢“重建”,作为学校的实践者,我不能天天喊重塑,一定是想生长,一定是不断基于问题、基于目标不断去改变。我们无法确定重建的方向就一定是对的,万一失败了,学校里那么多孩子谁来负责?学校的改革实践,一定想方设法思考改革的方向到底对不对。所以我小心翼翼带着孩子向前走,心中想创新,但是我不会说要创新。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此外,作为校长和老师,我们一定要干自己最专业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技术和教育中间最缺的是什么?在孩子的人文、价值观、情感、思考力、创作力方面实现“平衡”,这是教育工作者擅长的。 马骏: 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留一块黑板” 十年前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中西合璧扬长避短,现在我认为一定是体制内和体制外联起手,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因为两者各有各的优势。 信息技术、大数据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但是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在信息技术引进学校过程中,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适用。现在年轻老师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所以我们也提出要“留一块黑板”。 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 去年我们做PDC项目时,孩子们提出来“未来可能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固定的教室,我们可以跨越空间自由地学习,没有固定的课本,没有老师,我们自己来当老师,我们的创意是最好的学习的题材。我觉得这才是孩子们想要的未来学校。 王熙乔: 教育的发展需要提供优秀的教育者能够发育起来的环境 探月学院将教育分成三个类型,对象是学科的“学科学习”、对象是问题的“项目式学习”以及核心素养和哲学的学习。教育的发展需要提供优秀的教育者能够发育起来的环境。 韩东: 孩子的生长需要养分和环境,也要进行“光合作用” 孩子的生长和植物的生长是很相似的,需要养分和环境,也要进行“光合作用”,自我生长。所以一土的课程体系就像“树”,根基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编辑:学前微主编 来源:网络综合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