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没有人想到,2021年的幼教人是这样度过的。
“我走过最远的路,就是趟过门前的这条河。”
惠济区实验幼儿园的冯静园长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7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正常的孩子离园,演绎成了一场生命接力赛。老师们涉水背着孩子,运送到车上,不停歇的雨水打在脸上,齐腰的积水冲击着瘦弱的老师们,直至将每一个孩子交还到家长怀中。
(相关阅读:郑州暴雨,这所幼儿园惊心动魄的24小时,让人泪目)
“很难过,在离开场还剩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它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这是自然树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彭松月园长在《致家长的一封信》的一句话。
7月31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在郑州经历暴雨之后,在一切都在逐步恢复之后,一场毕业典礼即将举行,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暴雨之后是疫情,准备了三个月的毕业典礼,在临开场前一个小时,被叫停了。
(相关阅读:“在临开场前一个小时,我们的毕业典礼取消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8月22日,吉瑞欧幼儿园的杨丽园长发了一个朋友圈。
她说,商丘失火 ,我们停课;郑州洪灾 ,我们停课;台风来了 ,继续停课;最后疫情复发 ,无限期停课……这个暑假,所有的教培人,都是怎样的心态在坚持,我不知道。我猜,应该和我一样,一直在“自我安慰-崩溃-再自我疗愈”的心态中轮回。
是的,暴雨,疫情,双减。
这就是我们幼教人的2021。
这一年,我们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又有多少次眼含热泪,又有多少回不舍告别。
这一年,有多少家幼儿园转让,有多少家庭破产,又有多少个孩子因为疫情一夜长大。
这一年,一轮轮核酸检测,一次次流调报告,一个个疫苗接种,我们在不确定中,寻找一点点确定的可能性。
这一年,真的很难。
可是,即便如此,我依然想告诉你:
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要看见微光。
那么,幼教人的微光在哪里?
在这里,我想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一下。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从“向外走”到“向内看”。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学习是向外走,远一点走到日本、走到美国、走到德国,近一点走到上海、走到北京、走到广州,那么,今后我们的学习,或许会更聚焦本地。
这样的转变,一方面是疫情带来的被动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区域化学习中心建立的必然要求。发现本地的优秀园所,优秀专家,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充分发挥示范、领航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园、新建园的办园质量,会是未来的主诉求。
第二,从“线下”到“线上”。
因为疫情的关系,从2021年开始,我们的培训被迫从线下转向线上。虽然说,线上培训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信息太多、注意力不集中、不容易收费、大家的接受度不够高……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线上培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并且,所占比例会越来越重。
第三,从”幼儿园“走向”家庭“。
随着家促法的实施,家庭教育被提上日程。
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分布散、个体差异大、现有模式不清晰等诸多难题,可是,即便如此,家庭教育依然前景广阔。
在这个市场,除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还有更多的业态,值得我们探索。
因为心中有梦,所以暗里有光。
如果可以,
我要把2022年的第一缕阳光送给你。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