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人文幼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MxNDkzMA==&mid=2247487049&idx=1&sn=3095c9f8b03bb3d87e9c4b922e8e93ad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明确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三足岁到七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
幼稚园更名为幼儿园,结束自1922年壬戌学制定名、沿用30年的“幼稚园”名称,也标志着新中国学前教育开始新的发展历程。
出生于1935年的蔡邦琼,彼时也开始踏上她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漫长征程。本期,我们跟随在幼教战线上奋斗了长达52年之久,见证了共和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她,人们亲切称为的蔡婆婆,从她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与开拓中,去看见一代老幼教人的风采,看见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
蔡邦琼
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53年参加工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先后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成都市东城区教研室、成都市东城区教育局、成都市妇联托幼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工作。2005年正式退休。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1935,红军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于懋功东南的达维地区(今小金县)会师,开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有一个女老师,姓何,30来岁,衣着朴素,个子矮小,大约不到1.4米,是个身体有残疾的人。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是一位好老师。每天,她早早地上班,在幼儿园门口做晨接工作,每个孩子来,都笑,都一一拥抱。后来的现在,已经85岁高龄的蔡邦琼回忆起自己幼儿园的何老师,依旧是温暖满满。她说,这个何老师很爱孩子,悉心照顾每个人。要是你不开心了,哭了,她总会来抱你,安慰你。
有一次,小朋友们发生冲突,其中一个受了小伤。家长就跑来对何老师破口大骂,并且说了很多侮辱性语言。事后,何老师很难过,但一声不吭,继续满脸笑容地和大家一起玩耍。
“我记得自己当时很生气,并且我想,我很喜欢何老师,我以后也要做何老师这样的老师。”
一个三四岁的娃娃,敏锐地观察与感知着周遭的世界。他们天然地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在当时社会困顿,成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环境下,何老师给予孩子们无尽的爱与温暖,小朋友终生难忘。
长大后,其实就是15岁,蔡邦琼果然进入了“当一名老师”的队伍。她考取当时的华英高级女子中学,保育班。后来,学校又与四川省第一师范学校合并。1953年,蔡邦琼从幼师科毕业。同年8月,于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报到,年轻的姑娘成为年轻的老师,实现儿时梦想。
这是生命,一个幼儿教师给蔡邦琼的启蒙。蒙,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与幼儿教育最为贴切的字眼,是教育启蒙,童蒙养正的意思。在《易经》中的蒙卦是这样描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是说,泉水始流出山,一路必然曲折有险,在这初期阶段,教育者要以榜样,以行动,去培育孩子的品德品质,奠定一生发展的基础。
在最初,她感受到老师的爱。而现在,她也要去行老师当行之事。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在校期间,她最崇拜的老师是袁丽华。
袁丽华(1930-1968),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全国第一批特级教师,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位教授语文的老师,可是非常不一般。她非常重视培养儿童的读写能力,著有《怎样培养儿童读写能力》。在小姑娘蔡邦琼看来,袁老师不但是个语文老师,她简直就是一个表演艺术家。她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创办于1914年,前身是加拿大教会开办的“树基儿童学园”,第一任校长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教育硕士蒋良玉女士。从建园以来一直秉持“尊重人的自然发展、激励人的自信发展、成就人的自主发展”的“三自”理念,坚持“游戏为儿童基本生活”的办园原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将游戏视为研究的重点,构建“幼儿自主游戏”与“单元教学活动”为一体的“自主游戏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游戏”为特色的幼儿园。这些都后话。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幼儿园的情况是怎样呢?在当时,成都市的幼儿园数量很少,公立大概七、八所,教会办的有二、三所,民办的有几所。幼儿园是作为社会福利性机构存在,最大功能定位是托幼、解放家长、解放妇女劳动力,让妇女可以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重点不在教育。因此,老师们最重要的职责是看管和照顾孩子,被称为“保姆”;幼儿园里的活动大多由老师主导的,孩子们没有选择的自由。幼儿教师几乎没有培训和进修,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科学研究。
要改变现状。1953年开始,在“两条腿走路”(公民办并举)方针下,幼儿园数量开始增长。从1953年的0.55万所,1957年增加至1.64万所。其中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1953年为0.39万所,1957年增加到0.44万所;其他部门办园(如工矿、企业、机关等部门主办的幼儿园),1953年为0.05万所,1957年增加到0.34万所;民办园(集体),1953年为0.11万所,1957年增加到0.86万所。
蔡姑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便赶上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开始了如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幼教事业发展。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首先是学苏联。
建国初期,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新中国,提出向苏联学习。195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研室编写《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形成受苏联影响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基本观点。
第一,强调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二,强调系统知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把教学引入学前领域)。第三,主张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第四,在课程上实施分科教学。第五,重视集体教学。
在此背景下,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提倡“创造性游戏”,旨在改变老师在儿童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变教师中心为儿童中心,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游戏,这在当时看来是有点骇人听闻的事件。谁来搞?如何搞?深受成人控制第一位的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去解放儿童的天性?几乎不可能,所以也就没人干。1954年,年轻的小蔡老师主动接受了这项任务。
没人干,我来干,我相信可以干好。年轻人的朝气和勇气,很快就被现实打败。
在实践初期,选择玩具、选择伙伴与收回玩具等环节常常是一片混乱!上午的活动“战场”还来不及打扫,午餐已经需要准备……一天下来,疲惫不堪。
但是小蔡老师没有气馁,她把全身心放在工作上,并且摸索出自己的工作方法——每天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发现孩子的需求;坚持每天进行反思,将教学效果和点滴经验教训及体会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每天在把最后一个孩子送走后,便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周基本无休。因为除了教师的工作,她还担任区团总支宣传委员。一天工作结束,还要从三幼步行约莫半小时到达位于东丁字街的区团委办公地。做活动,做交流,做汇报,每每到晚上11点才回家。
星期天也不休息。星期天正好是心无旁骛做教玩具的好时机。当时的初恋男友,也就是后来的丈夫,现在的郑爷爷,那时候还是少年,鲜少的见面时光,便是在做玩教具中度过。
吃螃蟹者,坚持者,全情付出者,最后摸索出在我国开展“创造性游戏”的路径。提炼出“创造性游戏”的实施途径:通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如何选择玩具、如何选择伙伴、如何收拾玩具从而树立规则意识。很快,这项改革在全市、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也因此,蔡邦琼被评为区、市、省等各级的先进工作者。
1956年是令蔡邦琼终身难忘的时间。
这一年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先进工作者会议,四川共有14名先进工作者参加,其中一名幼教人便是蔡邦琼。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教育团体。远远地,队伍中的蔡邦琼见周总理向自己走来,心跳加速,紧张得不得了。和周总理握了手!这件事成了她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还接着来,下半年,刘少奇到成都接见各行各业以及妇女界的标兵,蔡邦琼参会。期间,刘少奇关心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对小蔡老师说:“幼儿教育工作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基础打好了,影响幼儿的一生,你要好好干哦。”
自此,又立下誓言:要为幼教事业战斗一辈子!
接下来的连续四年时间,她都作为先进、模范屡次进京参会领奖。
这是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从1956年到1960年,四年间,教育部连续颁发若干文件,旨在发展和规范学前教育事业。比如,1956年颁发《关于组织幼儿教育义务视导员进行视导工作的办法》,提出要“广泛就地组织有经验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担任义务视导员,在教育行政部门幼教科(或组) 的领导下,进行视导工作”,义务视导员“有责任传播优良的工作经验,帮助各园提高工作质量”。
颁发《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规定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如睡眠、户外活动、早操等。1957年9月,教育部幼儿教育处主办的季刊《学前教育》正式公开发行,为幼教工作者搭建了经验交流的平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刊物。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全国应在3-5年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使学龄前儿童大多数都能入托儿所、幼儿园的任务”。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到,“要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使每一个孩子比在家里生活得好、教育得好,使孩子们愿意留在那里,父母也愿意把孩子放在那里。
祖国山河一片红。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刻划出不可磨灭的记忆和勇往直前的未来。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1958年出席全国和四川省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成都市东城区人民代表。这些都是荣耀时刻。
然而很快,便来到灾难深重的时期。
暴雨来袭,必有征兆。1958年8月,教育部主办的《学前教育》杂志停刊。1961年,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部停止招生。教育部幼教处和幼儿教育研究室均被撤销。1961-1965年,幼儿园数量骤减至1.76万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数量减少至0.44万所、其他部门办园数量减少至0.48万所、民办园(集体)数量减少至0.84万所。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十年浩劫,我国教育事业遭受重创,教育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学前课程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原本的课程体系也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空白期。
对于一个刚刚登上人生巅峰的青年教师而言,一切发展太过迅速。前一秒还是光芒万丈激情四射,下一秒就跌入谷底。由于“红得发紫”的原因,蔡邦琼成为了“被斗争”的那一类,写满“罪行”的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被批斗、游街、写检讨,关小黑屋;然后就是扫厕所,扫操场,喂猪,值夜班……
就这样整整八年过去了!文化大革命末期的两年,随着社会渐渐恢复正常,小蔡老师又开始回到班上工作。
经历了人生漫长的至暗时期,回归到常态生活中的蔡老师又开始兢兢业业。身心重创之后,仍然怀着一腔热爱和身体力行,她,一个10多岁就入党的党员,显现出异于常人的胸怀。她说,伤害肯定深重,可是我不怪他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历史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小小因子,选择都是瞬间发生,不能因此给人贴上道德标签。
穿越了黑暗的人,因此更加充满力量。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在一个适宜的土壤里,蔡邦琼老师继续发光发热。一直到2005年,70岁的她才再次退休。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共和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同志联合颁发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获此纪念章的幼教人士共有三位,蔡婆婆便是其中之一。
她十分激动和深受鼓舞。对她而言,小小勋章,非个人荣誉,乃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见证。
如今,蔡婆婆最大的心愿是:保护好身体,想要活得更久一点,好看着你们,看着心爱的幼教事业有更大发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